房地产调控成效明显 创新企业代谢加快
2018-02-27     □张健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房价渐回理性通道长效机制建成尚需时日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指数显示,1月份全国房价平稳运行、热点城市继续降温。在“房住不炒”的指挥棒作用下,供需两侧发力的调控政策效果显现,房价渐回理性通道。“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房地产市场正本清源:房屋的真实价值在于其居住属性。以此为出发点,去年百余城市陆续采取限购、限贷、限商、限售政策,掐断楼市投机炒房通道,逼退楼市“高温”。回顾去年以来房价变化节点:8月份,15个热点城市新房环比价格首现最近3年来全面停涨;10月份,10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跌回1年前水平;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5个月回落。房价变化是调控效果的直接表现,但房价控制并非本轮调控终极目标。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作为一个产业,房地产业确实是带动效益明显、对整体经济发展拉动力极强的一个行业,对地方财政的支持更是显而易见。但另一方面,住房又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安定的基石。如何把握这两方面的关系,是一道大难题,完全用市场手段显然不行,完全用社会手段、政府包揽,也可能无功而返。总体上看,各种政策房供给量加大,租赁房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不仅能使中低收入群体得到实惠,也能缓解商品房价格增长的势头。

腾讯列最创新企业第四名新陈代谢快凸显激烈竞争

据报道,在快公司最新公布的全球最创新50家企业中,苹果取代亚马逊位居榜首,中国的腾讯排名第四,VIPKID和大疆分别排名29位和35位。这份排名是从全球36个行业的350多家企业中选出了最具创新的50家企业。这些企业当中既包括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或者是在科技大潮下不断变革的传统企业,也包括刚刚起步的初创公司。苹果当选全球最创新企业。Netflix排名较去年上升5位,仅次于苹果。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排名由去年的第12位上升至今年的第4位,力压云计算巨头和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去年亚马逊位列全球最创新企业排名榜首。此外,榜单上赫然在列的还有Space X。而科技巨头谷歌意外落榜,未进入前50。

这份排名是一家公司做出来的,未必全面,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说,腾讯的上榜理由是“内容为王”。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中国智能手机的拥有量。而中国在线教育公司VIPKID首次上榜,排名29位,上榜理由是“让教育成为世界的语言”。另一家上榜的中国公司是大疆,排名第35位。根据零售业咨询公司NPD的数据,按收入来衡量,大疆占到美国无人机市场三分之二的收入。另一方面,去年上榜的中国企业阿里巴巴、百度、华为、小米和大连万达都未出现在今年的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榜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代谢也相当快。总体上说,高科技领域竞争之激烈、排名变动之大,远远超过一般领域。所以,对高科技企业产业地位的“定性”不要太早。面对市场,企业也只能努力创新、努力争先,绝不能自满。

联手国际保健品巨头开发市场更需“本土化”

近日,哈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哈药股份发布《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提示性公告》,公司拟投资标的为 GNC Holding,Inc。(以下简称“GNC”)发行的可转换优先股,本次交易由公司控股股东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药集团”)与GNC签订《证券购买协议》,同时哈药集团安排哈药股份为履约主体,由哈药股份承接购买协议约定的哈药集团项下全部权利义务。交易金额299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哈药股份介绍,交易双方拟共同出资在中国香港设立一家合资公司,负责GNC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经营业务。其中哈药股份持有合资公司65%的股权,GNC持有合资公司35%的股权。合资公司将拥有中国大陆地区GNC业务的独家经营权,GNC将授予合资公司长期的独家商标许可,允许合资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销售GNC产品。

保健品是哈药股份的重要产品。然而,曾经给哈药股份带来光环与荣耀的一些产品,销售却出现颓势。虽然保健品市场不断扩容,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竞争不断加剧、部分产品饱和的局面。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保健品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很多企业仍在探索。与国际保健品大公司联手,能否实现弯道超车?从许多公司的现实情况看,市场换技术未必那么理想,打出自己的品牌更不容易。哈药是中国医药保健类产品的大企业,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上市公司,从上述投资方案看,将GNC品牌及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经营权并入公司,可以完善公司产业链,丰富公司产品线。但成为中国膳食补充剂及保健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仅有合资合作是不够的,如何开发更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可能还需要在“本土化”方面下大力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