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茶馆里的藏棋文化
2018-03-02     □记者 王迪 成都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省阿坝县,大街小巷的茶馆人满为患。披着藏装的老人,穿着皮夹克的年轻人,三三两两走进茶馆,在棋盘上挥洒一年中最闲适的时光。

这个有着8万人口的高原城市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藏棋最流行的地区之一。当地的藏棋协会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藏棋协会之一。从2004年到2017年,阿坝县举办了大小16场藏棋比赛,其中包括7场全国规模的赛事。

“阿坝县打麻将、玩扑克的人很少,而去茶馆的一般都会下棋。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这里没有什么农活可做,到茶馆下棋的人就会很多,季节性很明显。”阿坝县藏棋协会秘书长达尔吉说。

日前记者走访了阿坝县最热闹的一家茶馆,据说这家位于书店楼上的茶馆是很多藏棋高手的聚集地。

午后,茶馆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点上5块钱一杯的茉莉花茶、一碗饺子或者牛肉面,然后在棋盘边一直坐到天黑。棋手神情凝重,提子落子小心翼翼;观者不时手指棋盘,乐此不疲地给双方支招。

“我们茶馆已经开了7年多,这里是专门下藏棋的地方,不少高手都会来这里。”茶馆主人的儿子昂白告诉记者。寒假期间,这名19岁的学生一直帮忙打理茶馆。

藏棋的历史源远流长。一千多年前,《旧唐书·吐蕃传》就曾提到藏人下棋的场景,“围棋陆博,吹蠡鸣鼓为戏”。藏棋主要有“密芒”和“久”两大类,前者更接近于围棋,如今所知者甚少;而“久”更接近于国际跳棋,至今仍在四川、青海等地的藏区广为流行。

“‘久’在藏语里就是合并、堆到一起的意思。四个棋子形成一个正方形就是一个‘久’。”达尔吉解释说。在14路正方形棋盘上,棋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自己的“久”,或者叫棋门,同时阻止对方这么做。

阿坝县茶馆里下的就是“久”棋。尽管用了类似于围棋的棋盘、同样的黑白圆形棋子,这种藏棋的规则和围棋大不相同。对战双方从棋盘中央开始布阵,直到占满整个棋盘。布局完毕,双方就进入了行棋阶段。如果一方的棋子在纵横线上和另一方棋子相邻、并且在第三点或者更远的区域有空白,这方的棋子就可以跳吃邻近的棋子。

“久”棋的获胜规则鼓励人们在棋盘上形成特定的造型。这些造型通常是多个正方形和若干直线的叠加,最复杂的造型可以奖励一方一次吃掉12颗棋子。

从6岁上学至今,达尔吉下了35年的藏棋,掌握了30多种类别。这份热爱让他加入了本地的藏棋协会,致力于藏棋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他牵头整理了一本关于“久”棋理论的书,正在争取经费、准备用汉语和藏语双语出版。眼下,藏棋协会正在和当地教育部门沟通,争取让藏棋课进入中小学的校园。

藏棋文化的传承保护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重视。阿坝县文广新局局长杨芳说: “从2012年开始,我们每年拿出经费支持藏棋协会的活动,去年给了17万。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老百姓也有较强的传承保护意愿。以后每年4月我们都会举办一次全国规模的藏棋比赛,我们要把阿坝县打造成全国有名的‘藏棋之乡’。”

达尔吉很庆幸自己的儿子是下棋的好苗子,“现在他上初一,下五子棋我已经下不赢他了。以后他肯定也会成为藏棋高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