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基金二期正募集 千亿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链
2018-05-03     □记者 吴黎华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陈因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和人才队伍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中国将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集成电路发展基金正在进行的第二期资金募集,欢迎各方企业参与。

业内人士则预计,此次集成电路发展基金目标是募集1500亿元-2000亿元,预计将有包括中央财政、一些国有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出资。在投资方向上,则将提高对设计业的投资比例,并将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行业进行投资规划,比如智能汽车、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并尽量对装备材料业给予支持,推动其加快发展。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中国政府对于发展集成电路行业早就极为重视,2014年集成电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移动通信、大数据等产业列为新兴产业,提出要赶超先进,引领产业发展,同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大基金完成设立。该基金采取公司制形式,按照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发起人则包括了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

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此前介绍,截至2017年底,大基金累计有效决策投资67个项目,累计项目承诺投资额1188亿元,实际出资818亿元,分别占一期募资总额的86%和61%。投资项目覆盖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生态建设等各环节,实现了产业链上的完整布局。其中人工智能、储存器、物联网的应用这三个大方向是集成电路产业关注的重点。

在二级市场上大基金的举动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根据上市公司通富微电今年2月底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大基金的注册资本为987.2亿元,第一大股东为财政部,持股比例为36.47%。截至2016年底,大基金的总资产为650亿元。截至2018年2月底,大基金持有A股、港股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公司共计有12家。包括三安光电11.3%的股份、长电科技9.54%的股份、北斗星通11.4%的股份、北方华创7.5%的股份、长川科技7.5%的股份、国科微电子15.79%的股份、兆易创新11%的股份、汇顶科技6.65%的股份、通富微电15.7%的股份。此外,大基金还持有港股上市公司中芯国际15.91%的股份、国微技术9.89%的股份,持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ACM Research Inc.5.51%的股权。

初步统计显示,大基金现已投资的上市公司包括:晶圆制造领域的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封装测试领域的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IC设计领域的纳思达、国科微、中兴通讯、兆易创新、汇顶科技、景嘉微;设备制造领域的北方华创、长川科技;材料领域的万盛股份、雅克科技、巨化股份;还有第三代半导体龙头三安光电、北斗产业链龙头北斗星通、MEMS传感器龙头耐威科技,并通过子基金布局了终端公司闻泰科技、共达电声等。

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基金出手频频。4月24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有条件同意以每股配售股份10.65港元配售约2.41亿股配售股份,发行本金总额为6500万美元的获配售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及大唐有意认购本金额为2亿美元大唐额外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其中,发行大唐优先股份及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优先股份所得款项净额分别约为4.998亿美元和12.62亿港元,共计约6.62亿美元,认购完成后,大唐和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在中芯国际的持股占比将由16.18%和15.01%,分别增至18.33%和18.3%。

3月13日,长电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大基金签署《股份认购协议》的《补充协议》,长电科技将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金额为不超过40.50亿元,其中,大基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总金额为不超过29亿元。本次非公开发行募资完成后,国家大基金持股比例不超过19%,将成为长电科技第一大股东。

2月底通富微电公告,大基金通过收购原二股东股份,将持股比例增至21.72%,晋级为二股东。

大基金兼具国家战略的引导性和市场化运作,所投资标的表现突出,从投资方式上来看,大基金主要通过定增、协议转让以及支持并购等方式,投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企业。2015年9月,北斗星通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16.8亿元加码北斗低功耗、高精度芯片项目,其中大基金包揽大头,认购15亿元;2016年7月,北斗星通完成非公开发行,大基金持股11.46%。2014年12月,长电科技与大基金、芯电半导体签署协议,先通过三级股权架构,获得大基金3亿美元助力完成收购,进军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第三名。2017年11月23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24亿元注资中兴旗下子公司中兴微电子,占股2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