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垃圾挡了乡村振兴之路
2018-05-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不久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采访发现,由于缺少资金支持,缺乏垃圾清理机制,垃圾围困乡村的现象层出不穷,群众苦不堪言,乡村振兴之路亟须解决垃圾“挡道”难题。

“很长一段时间,‘垃圾围城’是关注的焦点,‘垃圾围村’却被忽视。由于农村地域辽阔,居住相对分散,垃圾成堆的问题一开始表现得并不如城市那样突出。”网民“周磊”说,“垃圾围村”从表面上看,是村民环境卫生观念、环保意识的养成赶不上物质生活改善的速度,垃圾处理硬件设施赶不上垃圾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从深层次上说,则说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水平还存在明显的短板。

在网民“程永”看来,农村出现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地方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不让群众乱堆垃圾,但总得设置一个可以丢垃圾的地方吧,可现实中,有的村子根本就没有垃圾池等设备,村民只能找个离村子远点的空地丢垃圾,再加上没有专人进行处理,结果越堆越多,渐渐出现‘垃圾围村’问题。”

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迫在眉睫。网民“刘天放”表示,无论是管理问题,还是资金投入不足,都凸显了制度性安排的缺失。面对“垃圾围村”,还没有形成从收运到填埋处理的完整链条。破解“垃圾围村”之困,唯有在制度性安排上用力,在管理、资金、场地、设备、人员、服务等各方面形成刚性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才能逐渐走出“垃圾围村”的困境。

此外,网民“刘志博”认为,仅清扫固体垃圾不能等同于向乡村生态环境污染全面宣战,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形势同样十分严峻。对于村内生产、生活导致的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的污染要从源头上实行监测和把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记者 张小洁 整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