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供给侧改革 专业化资源优化配置
河北国企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2018-05-17     □记者 闫起磊 石家庄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采访河北国企改革进展情况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受益于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为主的河北国有企业迎来发展转机,产品逐步迈向中高端,竞争力不断增强,效益也创历史新高。

调研发现,河北国企改革呈现出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企业分离办社会加速,改革试点有序推进的积极态势。以改革为推动力,河北国有企业加快迈上高质量发展新通道。

转型谋求“起死回生”

在石家庄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切割、焊接、组装,“歇人不歇机器”,一派繁忙。公司党委书记师孟虎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拿到了1000辆环保车“大订单”,必须铆足了劲加紧干。

然而,就在两年前,这个曾是原煤炭部直属的全国8家重点煤矿机械企业之一的老牌国企,还面临着生死考验,一度连发工资都存在困难。师孟虎说,原来石煤机主要是生产煤矿装备,煤炭行业景气的时候,产品不愁销路。近年来,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很多企业缩减了采购计划,原本红火的煤机市场突然严重萎缩。石煤机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月只拿到了一张订单。照这样下去,如何养活2000多名职工?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石煤机在环保领域找到机遇。他们发现国家治理污染的力度越来越大,各地对环保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大。依靠现有机械装备研发优势和车辆改装资质,石煤机开始转型生产环保用车。因为产品适合市场需求,一下子打开了市场,“石煤”牌洗扫车、吸尘车、洒水车等系列环卫车产品成为该公司占领市场的经济增量主力。这一成功转型让石煤机在煤机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盈利。

石煤机的转型是河北国企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河北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北各类企业中,传统产业占到70%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钢铁、煤炭为主的占到70%多,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是河北国企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去产能为重点,河北国企加快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全国第二大钢铁材料生产商和河北省最大国有钢铁企业河钢集团压减炼铁产能260万吨,炼钢产能502万吨。开滦、冀中两大煤炭集团也累计退出关闭矿井50处、产能1868万吨。

“产能压减了但产品逐步迈上中高端。”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李炳军说,经过持续发力供给侧,河钢已由主要生产普通钢铁材料为主,转变为主要生产高端品种钢,今年1至3月份,河钢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46%,品种钢比例达到70.4%,高端产品完成296.7万吨,特殊战略产品占总产量比例达到2.75%。预计到2020年,河钢集团高端钢产品比例将提高到80%。

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市场形势好转,2017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06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112亿元,同比增长26.2%。

以点带面 多项改革加快推进

针对国企存在小而散的问题,河北省国资委对省属国有企业中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和规模过小、效益过低的企业,实行产业链上下游、横向强强联合、专业化资源优化配置,进行整合重组。先后完成了10组46户企业和单位的整合重组,其中省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层面整合重组了7对涉及11户企业。

河北省国资委副主任李光说,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把现有18家监管企业整合重组成13个大型企业集团,将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优势支柱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适合京津消费的产业。

“三供一业”移交加速。以煤炭、钢铁为主的河北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尤其沉重,分离企业办社会一直是老大难。近两年,河北加大“三供一业”移交力度并设定了2018年底完成改革任务的时间表,计划2019年起,全省国企将不得以任何方式再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河北省国资委企业改革改组处处长王建立说,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签订正式协议1085份,涉及1695个家属区、80万户居民,共计241.7万户次,完成了对接总任务量的95%,超额完成了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70%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省属企业与属地政府或有关单位签订正式协议112份,涉及427个家属区,共计119.47万户次。

以冀中能源集团为例,该集团需移交社区有77个,分布在四市20个县区,涉及居民15万多户。截至11月初,已经有74个社区签署了正式移交协议。集团一位高管说,签协议只是改革完成的第一步,后续实际交割涉及各种具体利益问题还需大量谈判,交割之后工程改造也需要一个过程。

瞄准高质量 把改革引向深化

“别的地方论‘吨’,我这儿得论‘克’,你看,这小小一段钢棒,必须保证每一块重量均等,误差不能超过5克,后边还有自动报警器,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报警。”在河钢集团石家庄钢铁公司棒材车间里,锯切工李小会端坐在衡量仪器前,认真地给每一块刚从生产线上切下来钢棒称重。

石家庄钢铁公司总经理李红星告诉记者:“我们已累计卖出2000多万块,别看块头小,但质量过硬,而且专门为一家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供货,利润十分可观。”

“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我们集团的利润超过100亿元,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李炳军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做新产品、新业态的领跑者,把河钢打造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如同河钢一样,河北国有企业正乘势而上,逐步把改革引向深化。今年的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抓好国企改革10项试点,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推进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采访中,一些受访国企干部职工反映,当前国企改革还有不少“痛点”需着力克服。比如“僵尸企业”问题。按国家定的“僵尸企业”标准筛选,到2016年底,河北省国有企业中型及以上工业企业领域的“僵尸企业”共有30户。王建立说,这些“僵尸企业”处置问题难度不断加大,人员安置困难、资金缺口大、企业债务过重、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决等问题不断凸显,急需国家尽快研究制订相关政策细则。

经营机制不活仍是一大难题。一些企业反映,当前,国企上面的“婆婆”多,许多需要当机立断的市场机遇在层层请示汇报中白白丢掉。在“求稳不出错”的心态下,创新动力激发不够,缺乏担当魄力,一些企业还要靠“吃老本”。他们期盼,加快在完全竞争领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剪除束缚企业发展的羁绊”,加快落实骨干员工持股等举措,激发内生动力。

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说,近几年,河北国有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与“经济脊梁”的地位和作用还不相称。比如,从企业竞争力看,全省资产规模超千亿的企业集团仅3家,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不多。

在加快推进混改之外,河北深化国企改革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包括着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推动10项改革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进改革纵深发展;着力推动战略性重组,聚焦发展实体经济突出主业、做强主业,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等。

其次,在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上下功夫。持续推进稳健增长、提质增效,强化对重点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形势变化的分析研判,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创新商业模式,实施精益生产、精益管理,向强化管理要质量、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再次,在加快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深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低碳化、循环化,加快企业绿色发展。

王昌说,下一步,河北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上,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