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建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到跨界合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体系,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以多种方式扩展“朋友圈”,加速本土化,服务更多百姓健康。
赛诺菲斥巨资打造中西部创新中心
1982年进入中国,总部位于上海的医药企业赛诺菲近日宣布,在四川省成都市设立“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
作为创新中心的一大亮点,赛诺菲全球研发运营中心也同步落户成都高新区。新成立的全球研发运营中心将与现有中国研发团队整合,中国将成为继法国和美国之后,赛诺菲全球临床开发及运营的第三大支柱,为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据悉,此次设立的全球研发运营中心将涵盖糖尿病与心血管、疫苗、肿瘤学、免疫学与炎症、罕见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神经病学等诸多疾病领域。中心将采用多肽、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等全球前沿生物技术,参与并支持赛诺菲全球药物研发。中心还计划于2020年之前招募300名本土医药研发领域人才。
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表示,中心的设立充分体现了赛诺菲“扎根中国 服务中国”的承诺。成都对赛诺菲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这里汇聚了丰富的本土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为赛诺菲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赛诺菲更好地融入本土医药生态系统。
“洋药企”花式秀“朋友圈”
继今年2月宣布设立中国创新中心,6月初,默克在中国开启首届“科技日”活动,加速其在华创新实践。活动期间,默克与北京大学签订技术创新合作协议,包括医药健康、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以及新科技领域等。另外,默克中国创新中心在上海发布 “默克中国加速器”,将于2019年正式启动,为本地初创公司的发展提供国际化的平台及有力的企业支持,把更多的中国初创企业纳入其在医药健康、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和新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当中。
紧接着,默克还与阿里健康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药品追溯、互联网健康服务等方面深入合作,并在医药电商、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探索,为中国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医药健康服务。
默克执行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欧思明表示,中国是默克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中国的创新环境和飞速发展为默克提供了一个和中国共同成长的良机。众多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在这里层出不穷,默克希望能够成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无独有偶,6月,强生集团旗下的强生创新宣布启动上海肺癌创新挑战赛,面向全球企业家、学者、生物科技研究人员和初创企业,以期发掘从肺癌预防、干预到治疗,涵盖肺部健康管理全流程的早期阶段突破性创新项目。最终获胜者名单将于2019年在上海JLABS(初创企业孵化平台)的开幕仪式上公布。
记者从强生创新获悉,上海JLABS是其全球第10个也是北美市场以外首个JLABS。投入运营后,预计容纳近50家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实体,可以是独立创业者,也可以是初具规模的创业公司,帮助制药、医疗器械和消费品等医疗健康领域的入驻团队加速创新进程,从而以更好的健康解决方案造福中国乃至全球的患者。
业内认为,如何进一步深耕和拓展中国市场,成为外资药企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选择和本土高校、机构、企业一起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形成有粘性的“朋友圈”,对医药巨头们来说,效果将远大于单枪匹马。
创想无国界 中国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强生创新JLABS全球负责人梅琳达·里克特表示,好的创想没有国界之分。中国凭借在人才、规模、发展速度、融资渠道及营商政策环境上的竞争优势,在当今的全球健康创新生态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杨森制药集团亚太区主席翁爱华表示,中国在医药领域有很多举措能够很好地支持创新,尽可能让患者尽早用上药物。“我们对于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举措,还有数据保护方面的政策,深感鼓舞。这意味着更多创新产品会被引入中国市场,有更多人愿意从事创新。”
据翁爱华介绍,杨森不仅在华加大投资,比如最近在西安投资4亿美元建设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注重在华合作研发,比如携手南京传奇生物科技公司探索CAR-T疗法等,把在中国的创新和研发结果输出到全球,对全球医药创新研发做出重要的贡献。
6月22日,国新办举行加快境外上市新药审评审批有关工作情况吹风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司长王立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截至目前,药监局共发布配套文件65个,征求意见稿34个,内容重点围绕加快新药审评审批、鼓励罕见病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
王立丰表示,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国内药品研发创新活力得到积极释放,扶优汰劣的效果正在显现,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创新驱动的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形成。据统计,改革实施以来新药申报占比逐步提升,以化学药为例,2017年创新药注册申请149个品种,其中112个国产品种、37个进口品种,较2016年增长了66%,研发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
瑞银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林娜表示,这对于投资者和创业家来说,显著提升了医药创新的可预见性,预计重大新药进程及上市将会是2018年的投资焦点,未来2-3年中国获批的本土企业创新药有望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