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耕地不用牛,中国农业可谓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演变道路。而中国一拖,则让中国农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提早到来,那一年是1958年,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诞生的年份。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之后的六十年,中国一拖虽经起落,但始终不忘初心,在田间地头创造了中国农机工业的伟业。
记者在中国一拖厂区参观时感受到,这家企业之所以能为中国“三农”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靠的是不断变革的力量。这体现在技术的变革上,体现在管理的变革上,也体现在制度的变革上。
自建成投产以来,中国一拖历经技术引进到消化、改进,再到发明、创新。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辆军用越野汽车。对于研发体系的建设、产品技术的创新以及制造工艺的改进,中国一拖极为重视。以产品为例,动力换挡拖拉机和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的研制成功,先后打破国外农机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格局。以项目为例,中国一拖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新型轮式拖拉机智能制造工厂项目,进一步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2016年,我国首家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一拖成立,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一拖在中国农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管理变革,也是中国一拖在业绩不景气时能够转危为安的重要法宝。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导致大型履带拖拉机销量锐减,危机袭来,中国一拖管理层立刻派大队人马下乡调研,按照反馈信息调整产品线,小四轮拖拉机收获了市场欢迎。此后,逐渐摸清改革门路的中国一拖走上企业兼并之路。1997年,中国一拖以43.3亿元的销售收入再次达到高峰,同年成为我国农机企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但之后,中国一拖却长期在亏损的边缘徘徊。中国一拖的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之所以出现较大亏损,根本原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营企业的规律缺乏系统认识。在咨询机构的协助和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中国一拖提出了围绕市场化放权的“三分四层”发展战略,终于扭亏为盈。中国一拖顺应向知识、技术、服务密集型企业调整的要求,大力推进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从传统制造到现代制造的转型。当下,又以“聚核铸强、创新驱动、发展成套”的战略思路,开启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的奋斗之路。
制度变革,是中国一拖不断奋进的重要保障。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一拖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围绕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进行了变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早在1997年,中国一拖在香港地区成功上市。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国机集团与一拖集团的重组方案。2012年,中国一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唯一拥有“A+H”上市平台的农机企业。
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管理和制度变革,中国一拖聚焦核心,做强做优,让东方红这个金字招牌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断闪烁新的光芒,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