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不衔接不融合问题突出 “最后一公里”联而不上成本居高
多式联运系列补短板政策蓄势待发
2018-09-18     □记者 班娟娟 实习生 徐招英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调整运输结构是今年综合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式联运已经成为物流领域的首要工程。然而,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不衔接、不融合,“最后一公里”联而不上、成本居高,港城矛盾日益突出,法规和标准建设不完善等。

多部门协同,一系列补短板政策正蓄势待发。据悉,国家发改委近日制定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海关总署正在向行业征集对海关多式联运进出境货物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铁路部门则将从法规标准、建设规划、发展政策、技术装备、安全监管、深度优势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加快推进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进入大提速阶段

2016年12月,交通运输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多式联运纲领性文件。自此,我国多式联运进入大提速发展阶段。

据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上介绍,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的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380万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标准箱,系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铁水联运进入快速增长期,公铁联运势头良好,中欧班列呈现爆发式增长,陆空联运进入积极探索。两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共有46个项目入选。截至今年上半年,两批示范工程企业累计开通示范线路247条,参与联运的企业超过千余家,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约187万TEU,与公路运输相比,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过50亿元,降低能耗约75万吨标准煤。

“2017年全国铁水联运量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7%,全国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同比增长37%,连续三年实现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增幅20%以上,特别是中欧班列进入爆发式增长,列车开行范围更大、距离更长、数量更多,中欧班列发展六年来已累计开行突破一万列。其中2017年开行数量达到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过去五年的总和。中蒙俄通道,中国到东盟通道,中国到南亚通道以及长江黄金水道,连通铁水联运通道的新市场新模式逐步形成。”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全利表示。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举措,是引领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工程。”王绣春说。

苏全利还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跨区域产业合作不断深入,中部西部东部协同联动更加紧密,对外交流和贸易往来更频繁,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新机遇,也为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服务全球供应链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然而,我国多式联运存在的诸多短板问题不容忽略。2017年我国多式联运量为13.6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根据上述《通知》,2020年我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发展目标将达到30.2亿吨,届时多式联运量的规模也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6%左右,规模仍然较低。

与此同时,“整个多式联运的发展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不衔接、不融合,传统的物流通道布局过于单一,支撑经济空间拓展的能力亟待加强。在绿色交通、绿色物流的趋势下,清洁绿色运输需求和供给能力不匹配,以技术创新带动运输组织方式的潜力没能够充分发挥。”王绣春说。

中车长江车辆董事长胡海平分析称,第一,我国物流枢纽站场基础设施衔接不足,集疏运不畅,联运综合能力弱,铁路公路规划标准比较分散,实现无人化连接难度非常大。第二,大型物流中心周边的规划与发展与港城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港口周边已经非常拥挤,大型物流中心以及集疏运通道受到挤压。第三,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存在联而不上、成本居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在苏全利看来,无论是铁水联运、铁海联运还是公铁联运、国际联运在法规建设、标准完善、规划设计、装备研制、设施配套、服务创新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连而不畅、连而不接,导致衔接转换不畅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铁路多式联运发展,乃至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铁路多式联运发展实现一票到底的无缝接驳、便捷转运、信息共享、成本降耗、一站式服务、便利化运输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指出,多式联运的挑战不容忽略:“比如,如何实现公路和铁路的全面分工而不是简单‘公转铁’,如何实现由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如何在由运量结构调整向联运系统提升过程中有效进行利益分配,如何实现运输结构调整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运输链、供应链、价值链一体化,如何夯实铁路和地方的合作,这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配套的问题。”

系列补短板政策还在路上

发展多式联运需要打出更多组合拳。苏全利指出,铁路货运要围绕运输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提出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输能力、优化运力,规范收费,加快设备研发等一系列举措,从法规标准、建设规划、发展政策、技术装备、安全监管、深度优势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以及增加铁路货运量举措落地生根。

一是加快完善铁路多式联运法规标准,积极参与中国交通运输促进法、多式联运法研究以及多式联运设备设施信息共享等标准建设工作;二是积极推进铁路多式联运建设规划,形成铁水联运便捷通道;三是研究制订铁路多式联运发展政策,推动港口专用线建设;四是促进技术装备,支撑保证能力提升,研制适合内陆运输的集装箱和专业装卸基建,促进公铁联运、铁水联运;五是加强铁路多式联运安全监管;六是深度参与铁路多式联运优势合作,推动加快制修订中俄、中越、中蒙铁路协议,积极参与国际铁路直通联运公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集装箱装载货物条件等修订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张晓东在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期制定《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简称《规划》),拟简化铁路专线审批流程,放开铁路专线规划设计建设市场。《规划》目前已上报国务院,如能获批,将有助于加快进港铁路建设,增强多式联运能力。

海关总署监管司李华东则透露,海关总署正在向行业征集对《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多式联运进出境货物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此外,对于多式联运而言,标准化非常重要,李华东表示,“标准化才能使多式联运的各个节点结合起来。运单、合同、契约这一套东西,要尽快实现统一化、标准化。”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建议,要明确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和调整运输结构为多式联运工作的导向,以铁路货运市场化、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多式联运技术能力提升为三大基础工程,在多式联运技术进步中,不仅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还要关注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程序创新,要以系统创新的方式,驱动行业进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