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粤港澳、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四大国家区域战略渐明
我国形成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018-11-08     □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中央正式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四大跨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空间布局路径渐清晰,我国区域发展已从过去的单个区域发展,转向推进多区域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深化区域合作,通过促进要素有序流通,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王福强指出,“跨区域”协调是四大区域战略最明显的特征,即,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构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它有利于推动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极大地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率。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此前表示,与发达国家城市对比,我国城市边界交流成本较高,跨区域发展打破壁垒是必然的发展路径。以粤港澳湾区为例,纽约与新泽西边界线1.2公里,经济成本为20公里;美国与加拿大的经济边界约为47公里;香港和深圳虽然仅隔深圳河,但其之间的经济成本实际高达266公里。

边界经济成本高也意味着同等条件下竞争力的下降。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厂,但中国物流、金融、能源等成本仍然较高。具体来看,发达国家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例为9.5%到10%,但中国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例则高达20%到40%。

“空间集聚、制度突破将有力减少成本。”张国华表示,在产业空间集聚带来的共享、匹配和学习三个效应下,人均基础设施能耗成本将降低15%,人均生产效率将提高15%到20%。

具体来看,四大战略将承载不同的职责。(下转第二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