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制约康复医疗 快速发展瓶颈问题
2018-11-09     □密忠祥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现代康复医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门独立成熟的学科,并与临床、预防同称为现代三大医学。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人们对康复医学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社会普及程度都还比较低,加之我国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和每年新发病的人口较多,所以对于康复医疗的需求迫切,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如何破除制约康复医疗发展的短板,成为推动康复医疗的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破除“运营机制”障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康复医疗服务对于许多普通中国百姓都属于自费范畴的“奢侈消费”,直到2010年国家人社部正式发文将运动疗法等9项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报销范围,2016年增加到29项,才使得大多数居民可以真正享受到康复医疗的服务。根据国外的研究显示,康复服务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7倍,是社会回报率最高的行业之一。从长远来看,我们国家只有将康复医疗纳入到医保统一化管理范畴,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和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统一国家标准,破除“管理混乱”障碍。康复医学引进中国以后经历了积累探索、拓展提升、全面发展三个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家对康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对于康复机构的建设达到了“井喷式”的状态。一些系统或民办机构都有自己独自的管理和建设标准,如2011年中国残联出台了《中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卫生部印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通知、2012年国家卫计委出台了《康复医院基本标准》、人社部2013年印发了《工伤康复服务规范》等,而行业之间、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机制去协调管理,无形中会出现重复设置、交叉管理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尽快形成能够覆盖各个行业、涵盖不同层次、相对统一全面的国家层面的国家标准,对于规范和加快推动全国的康复医疗的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

加快康复职业认定,破除“身份尴尬”障碍。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最核心的内容,涵盖了PT(物理治疗)、OT(作业治疗)、ST(言语治疗)、心理、社会、职业、假肢辅具等多个专业。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专业还没有纳入到国家职业大典,导致从业人员相应的待遇、社会地位等非常尴尬,一方面我们康复人才短缺,一方面有没有合法的身份,加剧了康复医疗发展与人才使用的矛盾。身份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康复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尽快解决。

加快康复人才培养,破解“人才匮乏”障碍。截至2016年底,我国大型康复综合性机构的数量已经突破1000家,基层康复机构达到了4000余家,社区康复机构7万余家,7000多所综合医院成立了康复科室,这些机构的建立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需要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50多万,将来会突破百万从业人员,而目前实际从事康复相关专业的人员仅有数万人,缺口之大难以想象。

大力倡导康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破解“技术落后”障碍。我国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约有3万余项,而平均转化率仅为20%;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则更低,不足8%;康复医学起步更晚,科研成果则更少,转化能力相对更加薄弱。现代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更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如康复机器人的使用、智能可穿戴产品的研发、互联网+技术在康复领域的普及等等,都会给康复医疗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助力。积极倡导高科技产品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加快康复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换,将是促进康复医疗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推动适宜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化发展,破除“低端质劣”障碍。对于很多患者来讲佩戴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对其功能起到非常大的补偿作用。2016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康复辅助器具行业的发展任务、目标和政策支持力度等,并预测到2020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突破要7000亿元。目前国内大部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适合个体使用的个性化细分领域的产品相对缺乏,计划经济或配发式服务的特点突出;而高端辅具产品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垄断,进口为主;而占据低端市场的国产辅具产品很多质量不佳、功能不完善。所以大力开展适宜性的个性化、高性能、高质量的辅具产品是推动康复医疗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作者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