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考:火电亏损、电改协调等增加建设难度
全国碳市场建设诸多“拦路虎”待破
碳交易条例出台渐近,首批纳入企业名单将出
2018-12-21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12月20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一周年。按照计划,2019年将进入模拟运行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条例草案已经形成,并已经过多轮修改。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条例的出台进程。”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履约处副处长王铁在当日的“新环境下的国家碳市场:回顾与展望”媒体研讨会上透露,下一步将梳理确定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新形势下全国碳市场建设面临着火电亏损、电改协调等诸多“拦路虎”。业内专家建议,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统筹碳市场与电力行业、环境管理等政策的融合,未来亟需扩大行业的覆盖范围。

碳市场是一项基于市场机制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工具,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深化完善期三阶段。

今年4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职能由发改委划转到生态环境部,气候司也进行了整体转变。据介绍,过去的一年,其研究制定了包括碳市场管理办法,企业碳排放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条例配套制度的相关方案;初步组建了各个企业的碳排放系统,组织研究设计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方案;研究制定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方案,启动了发电行业的碳排放交易技术指南编制工作。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王铁表示,将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根据本轮机构改革的实际,对已经出台但不宜继续使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对碳排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早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同时,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对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方案抓紧进行优化评估,研究提出组建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管理机构的相关方案。此外,在完成制度制定、技术准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后,还将组织相关的运行测试,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力争早日实现上线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有诸多难题待解决。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在电煤价格全程高于国家发改委规定的绿色区间的情况下,今年火电行业亏损面仍接近一半,预计全年累计亏损数百亿。

“当前发用电计划逐步放开,火电企业开始自主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而且在清洁能源加大利用的情况下,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面临着一定的经营压力。(下转第三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