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 Financial Topic
2019-01-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人民币中间价跳涨366点创逾四月新高

□记者 向家莹 北京报道

受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以及美联储官员鸽派言论持续发酵影响,美元疲软人民币冲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160,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366个基点,创下自2018年8月30日以来的新高值。

受此带动,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亦有上涨表现,当日收盘报6.7825,较上一交易日大涨505点,创2018年7月26日以来新高。

事实上,2019年已经过去的7个交易日,人民币延续了2018年11月中旬以来稳中有升的态势。谈及回升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张瑜认为,一方面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减轻,另一方面,近期大家对中美谈判倾向于偏乐观的态度,也使得人民币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

对于此次行情能否延续,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表示,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转正,给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创造了操作空间。短期内我国官方外汇储备企稳会部分对冲央行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影响,中长期人民币汇率大概率维持稳定。预计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突破7的概率较小,全年中枢在6.80附近。

知名外汇专家韩会师认为,总体来看,人民币始于2018年11月的升值行情可能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如果美元指数也比较配合,后市能够延续偏弱的走势,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态势将更为清晰。

2019年将成中国机器人产业转型年

□记者 钟源 实习记者 郭倩

北京报道

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明珠”的机器人产业迎来转型年。记者1月10日从2019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现场获悉,2018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或达90亿美元,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2019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转型年。”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10日在年会发言中表示。他认为,我国机器人行业将面临由虚向实、由量向质和由泛向专三个比较大的转变。

事实上,从2013年至2017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平均规模增速超过15%,平均增长率高达30%。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超出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2018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4.7亿美元。

中科院院士丁汉教授表示,机器人目前最大的工作场景还是在焊接、码垛、喷漆方面。随着机器人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机器人加工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航空航天、能源与交通等领域,部分高品质制造目前由人工在做。机器人的灵活度和协调能力都比较强,是大型加工的必要手段,比如风电、航空发动机叶片等,相信机器人行业未来5至10年一定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以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动形成的产业集聚,已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特征,产业集聚为行业规范发展和企业生存竞争提供了良好环境。国内各地政府一直在围绕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主导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与特色小镇,2019年这一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现象也会愈发明显。

北京航食年服务旅客4000万人次

□记者 班娟娟 实习记者 郭倩

北京报道

改革开放40年来,被誉为“001号合资企业”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开创了境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先河。记者1月10日从北京航食获悉,该公司目前日均配餐量超过10万份,每年为近4000万人次旅客提供餐食,持续占有首都机场约70%的市场份额。

1979年1月,中美通航启动倒计时。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航空配餐公司的筹建步伐进一步加快。1980年5月1日,北京航食挂牌成立,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资300万元,占股51%;香港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占股49%。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宋志勇表示,北京航食探索开创了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探索者、实践者。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北京航食的日配餐量已由成立之初的几百份达到目前的十万份,专业厨师来自瑞士、日本、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能够针对不同国家、地域的饮食习惯,个性化地提供2500多种冷荤、热食,并长期为40多家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降的中外航空公司提供配餐服务。

目前,北京航食正在积极建设智能化的生产运行控制系统。据悉,近3年来,北京航食已累计投入1.5亿多元,陆续引进了X光异物检测机、半自动燃气型烹饪机器人等先进生产设备,配套开展了设备、设施改造、软件换代和管理升级。此外,还创建了全方位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成为大陆地区第一家开启安检通道的航空配餐企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