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章:
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
2019-01-21     □记者 王民 刘桃熊 石家庄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图为刘汉章在车间向工人了解生产情况。资料照片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刘汉章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出生于1936年的刘汉章是邯钢最早的建设者之一。1956年,年满20周岁的他从太原冶金工业学校走出校门,分配到鞍钢工作,投身祖国的钢都建设。1958年,刘汉章同600多名鞍钢职工,南下古城邯郸,投入到了邯钢的创业,与干部职工们一起“摸爬滚打”,每一个台阶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辛勤的汗水……

厂长负责制下的新突破

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改革开放为钢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1984年,刘汉章出任邯钢总厂厂长,此时的邯钢年年盈利、蒸蒸日上。而刘汉章心里更清楚此时担任“厂长”这幅担子沉甸甸的分量。

刘汉章上任5个多月,改革在邯钢掀起了大潮。作为河北省首批试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开始了领导体制改革:22个分厂层层“组阁”,按干部“四化”准绳,能者上、劣者下,284名中青年干部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建立了厂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工厂管理委员会等一系列例会制度……

在厂长负责制这一新的体制面前,刘汉章没有简单地划出一个“厂长负责等于我说了算”的公式。身为一厂之长,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从不独断专行,都按照规定分别提交党委会、厂长办公会、工厂管理委员会等讨论决定,有些问题提请职代会专题审议。按说厂长有权任免行政干部,但每次提拔干部,刘汉章都先请党委讨论、把关,最后才交厂长办公会决定任命。刘汉章坚持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推行“一体双翼”承包,初步形成了具有邯钢特色的经济责任制体系。

“矢志不渝地抓住发展这个中心。”刘汉章坚持从邯钢实际出发,提出了“量力而行、滚动前进、梯度发展”的方针,自筹资金,先后对一炼钢、二炼钢、中板、高线等不停顿的进行技术改革,推进技术进步。1984年,邯钢实现利润超亿元;1985年,邯钢上缴利税超亿元;1987年,邯钢实现钢产量80万吨,跃上全国地方钢铁企业“排头兵”位置;1988年,国家冶金部在邯钢召开现场会,推广邯钢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发展经验,邯钢被誉为“我国地方钢铁企业开出的一列特别快车”。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邯钢再度面临了一场生死考验。1989年,钢铁市场疲软,钢材售价急剧下跌,平均跌幅在300-400元,而原燃料、电费、运费等涨价因素却高达7000-8000万,资金紧张。此时邯钢生产的28种钢材,有90%出现亏损……刘汉章为此急得团团转,彻夜难眠,但是28个分厂和全厂职工却没有感到这种压力,工资照发,奖金照拿。“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出现的不适应症。必须大胆解放思想,走向市场。”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大多数国有企业还躺在旧体制的怀抱内,坐等市场好转时,刘汉章和他的干部职工们决心深化改革。

刘汉章带领干部职工冲破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创立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即“市场、倒推、否决、全员。”具体来看,市场:企业主动走向市场,实行内部模拟市场机制,根据市场上产品售价和采购原料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倒推:从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从后向前核定,直至原材料采购;否决:以成本和效益决定分配和对干部业绩进行考核,完不成成本指标,否决全部奖金;全员:每个人都要分担成本指标或费用指标,实行全员或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这一机制从1991年1月正式实施就立竿见影,2月、3月企业各盈利400余万元,4月盈利600多万元,5月盈利800万元,6月份的月盈利竟高达1700万元……1991年前三个季度,邯钢实现利税比上年同期纯增6351万元,增长70%,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从连续5个月亏损到“乾坤大挪移”般的翻身:1992年,邯钢实现利润达到1.49亿元;1993年上升到4.5亿元,1994年跃上7.8亿元,1995年在钢材市场大幅跌价的情况下实现利润7.09亿元。5年实现的效益超过了前32年的总和。

依靠职工办企业

刘汉章的办公室只有12平方米,水泥地,白粉墙,木门窗;一张发旧的老式写字台,一把一年四季都不换的藤椅;写字台的后面是两个老式单人沙发和一个茶几;刘汉章的家18平方米内多年住着一家6口人,人挤人,盖小棚子,搭地铺……“再好的办公室也不出钢。”刘汉章说。

刘汉章爱职工、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在刘汉章看来,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做每一件事,包括每一项企业制度的改革,都首先应该想想职工群众是否能承受得住。职工们受到尊重,心情就舒畅,就会支持改革。一次,在炼钢厂房,刘汉章发现一位职工没穿工作服,一问知道是烧坏了。他立即打电话请供应科给补发一套,下班了,刘汉章还是不放心,亲自去供应科查问,得知没人来领,他又让人找那位青工。当小青年急匆匆赶来,看到刘厂长在门口等他时,这位与厂长素不相识的小青年激动的掉了泪。在职工中,刘汉章不摆厂长的架子,因为食堂工作失误没吃上饭的夜班工人,没想到刘厂长把馒头、糖包背上了炉台……正是因为这种亲密的干群关系,几年下来,仅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0万多条,创效超2亿元。“千难万难,职工当了家就不难。”刘汉章说:“只要领导和职工同甘共苦,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刘汉章始终有一种不敢落伍的创新精神,“如果现在不努力,下个世纪我们的企业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我们现在守摊也能过得去,可那样不行啊,关键是要给后人攒足劲。”

1984年到2002年,刘汉章担任邯钢“一把手”的18年期间,企业总资产由6亿元增加到256亿元,年钢产量由64万吨增加到543万吨,为国家创造利润58亿元、利税128亿元,邯钢由一个地方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钢厂,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成为工业学大庆之后,全国学习的第二个典型,被誉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