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钢铁集团会展中心的展厅里,一张黑白照片格外引人瞩目:周恩来总理在工人们的簇拥下,为提前出铁的包钢1号高炉剪彩。
那是在1959年,新中国建设急需钢材之际,包钢正式投产,周总理亲临厂区视察,参加庆祝仪式。
包钢是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1954年,8万多名创业者齐聚北疆,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滩上筑起钢城。从产出第一炉铁水,到年产1500万吨钢材,包钢见证了共和国建设、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成长为拥有“包钢股份”“北方稀土”两个上市公司,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现代化钢铁集团和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商。
60多年来,包钢经历了发展的跌宕起伏,与国企改革同频共振,不断开启“断舍离”、按下加速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包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产品升级提档,转换发展动能,冲破重重困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技术创新 加快迈向“高精专”
轧机轰鸣,一块块火红的钢坯在上千米长的万能轧钢生产线上被挤压延长,经过反复轧制,在生产线末端变成一根根高铁钢轨。“这种钢轨能满足时速350公里的列车运行要求,目前国内只有四家钢厂能生产。”包钢轨梁厂综合部副部长苏宏自豪地说。
走进包钢轨梁厂万能轧钢生产线,早已不见建厂初期工人们抡着扳手大锤、挥汗如雨进行后期加工的景象,生产线实现了数字化操控,长达1500米的车间里只有50来人值守。
普通钢轨一般每根长12.5米或25米,铺轨时要留轨缝。而包钢生产的高铁钢轨每根长100米,焊轨厂利用无缝焊接技术,在出厂前将钢轨焊接成500米长,焊口误差不超过0.2毫米。这就是高铁上能竖着放硬币的奥秘。
目前,包钢是全球最大的钢轨生产企业。从2007年生产出第一根高铁钢轨起,到2018年底,包钢轨梁厂共生产百米高铁钢轨260多万吨,折合铁路里程1万余公里,满足了国内约1/3的高铁钢轨需求。京九铁路、京沪高铁、哈大高铁、兰新高铁等在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铁路工程背后,都有包钢人的辛勤付出。
2016年底,包钢稀土钢板材冷轧工程投产,能生产出高强度、轻量化、零缺陷的高端冷轧板,一举结束了西部钢厂不能生产高端汽车、家电用板的历史。现在,包钢已经成功入围一汽、长虹等一流企业市场,产品的美誉度、客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稀土钢、冷轧板、高铁钢轨、槽型轨、管线钢……近年来,包钢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产品不断向高精专迈进。
“包钢的国内吨钢销售均价,已经提高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包钢集团董事长魏栓师说,“十三五”以来,包钢推进装备现代化、产品特色化、技术领先化、市场高端化,努力打造全球最优稀土钢产品生产基地。近几年,包钢已完成贝氏体钢轨热处理生产线等18项工程,正开展新一代高品质稀土钢产品的研发工作,21个稀土钢品种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魏栓师说,60多年来,包钢坚持不懈做大做强企业,资产总额由国家最初投资的24亿元滚动发展至2018年的1700亿元以上。包钢作为全球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我国品种规格最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和西部板材生产龙头的行业地位不断巩固。
“壮士断腕” 激发内生澎湃动力
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经营效益节节攀升……瘦身健体、处僵治困、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举措,正让包钢破除顽瘴痼疾,实现轻装上阵,激发出澎湃的内生动力。
2014年前后,面对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的钢铁市场,包钢曾遭遇严峻考验:连年巨额亏损,资金链紧张,生产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
“必须进行自我革新,否则死路一条。”魏栓师说。逆境之下,包钢找到了脱困之路,向积存多年的“大企业病”开刀,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负担沉重等问题。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2017年,包钢大力压缩组织机构,精简总部职能部门,取消机关部、处管理体制,部门不设二级机构,把总部职能部门由18个调整为9个。
公司着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所有厂处职干部和机关人员率先“全体起立”,竞聘上岗,并在专业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中推行逐级选聘新机制,实现“能者上、庸者下”。机关部门精简四成管理岗位,清理外包劳务人员4000多人,年节约用工费用2亿元以上。
董泽军就是这场瘦身健体浪潮中的一员。两年前,这位“90后”大学生提出离开集团机关,调到生产一线,凭借机械专业出身,成功竞聘到轨梁厂设备管理岗位。“岗位调整给了我一次重新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董泽军说,从机关到一线工作,能发挥自身专长,实现新的自我价值。
“瘦身健体不仅是精简机构、精干队伍,更是一次先出后进、腾笼换鸟的提效过程。”魏栓师说,通过自主提前离岗、自主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培训等方式,让适合的人到适合的岗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活力。
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是包钢减亏增效的另一关键招数。包钢专门成立“处僵治困”工作领导小组,将处僵治困专项工作与内部重组整合、过剩产能退出等结合,2018年共完成24家企业压减,处置80项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僵尸企业7家。有的企业在清理无效资产、盘活存量资源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开启了“二次创业”。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包钢进一步减轻负担。包钢企业办社会机构涉及在册职工5880人,年均补贴超3亿元。2016年开始,涉及10余万户居民的供暖、供电、供水、物业等业务整体打包,成建制移交包头市政府管理;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幼教管理处、包钢医院等社会职能移交包头市管理……
“去年底,分离移交工作全面完成,包钢实现轻装上阵,集中资源做强主业。”包钢集团管理部副部长陈文琢说。
用人制度、薪酬分配、清理僵尸企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一系列真刀真枪改革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包钢正持续扩大扭亏为盈的局面。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17亿元,增幅达到17.21%,创历史新高;利润同比增加7.7亿元,增幅达到122.75%;钢铁产业利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告别“包老大” 开掘体制机制红利
改革,是包钢这家老国企攻坚克难的法宝。自创立以来,包钢就没有停止过改革探索的脚步,荣获“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称号,并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
当下,处在改革深水区的包钢,聚焦解决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出台了一大批力度更大、措施更实的改革方案,充分释放改革驱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包钢是国家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魏栓师说,近年来,包钢不断与有实力的中央企业、区属企业、国内外民营企业加强合作,重点在新上项目、新建公司、矿产资源开发、物流贸易、煤焦化工、环保节能等领域,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实施钢渣综合利用研究项目,收购广东达博文公司,整合甘肃稀土,引入上海钢联物流公司、盈德气体集团、北京金隅集团等开展产业合作。目前,公司所属混合所有制企业达175户,占所属企业总数的80%以上。
包钢将市场化债转股作为最大的混改项目。受经济下行、历史亏损等影响,包钢债务负担日益加重,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力。2016年12月,包钢全面启动债转股工作,目前已成立包钢总行级债权人委员会,与工行、农行、中行等债权银行及内蒙古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签署了框架协议。其中,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18.2亿元收购了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债权,推动包钢“债转股”迈出实质性一步。
“债转股不仅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费用,还能同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包钢集团总经理孙国龙说。
推进改革,更要扫除思想障碍。经济新常态下,包钢一改过去的“包老大”思想,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考核模式,从生产型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服务商,变坐贾为行商,“等市场”变成“闯市场”。
在市场化改革推进中,销售人员开拓市场的积极性被全面激发出来。齐承龙是包钢沈阳销售分公司的一名员工,他长期驻扎在一汽集团,提供营销服务。据他介绍,作为一汽集团的一级供应商,包钢特别重视现场服务,制定了订货、发货、送货、使用、售后等全流程服务单,为客户提供更周到、更便捷的服务。
低成本制造、高效益产出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是适应市场化的“法宝”。对此,包钢把生产环节降成本、增效益作为一大改革措施,加大技术改进、管理提升力度,将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单位、车间、工段、班组。记者了解到,包钢自上而下都在全力落实降本增效举措,2019年提出了“四降两提”工程,聚焦财务、制造、物流和人工成本,精准发力。
包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走出去”步伐,全面做大海外贸易平台,勇闯国际市场。近几年,包钢构建起全球化营销网络体系;依托“一带一路”沿线油气、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了钢铁、稀土等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积极拓展中东、南美、非洲市场……2017年、2018年,在国内全行业钢材出口平均降幅加大的情况下,包钢钢材出口逆势上扬,2017年出口量增幅全国第一,2018年出口量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做强“稀土+” 融合发展“脱胎换骨”
包钢旗下的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矿,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十三五”以来,包钢集团依托稀土资源优势,实施“稀土+”战略,推进以稀土为重心的转型升级战略,加快由“一钢独大”的传统钢企向稀土新材料等领域拓展。
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稀土,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特性。炼钢时添加少量的铈等稀土元素,可深度降低钢中的氧、硫等有害元素,提升钢的综合性能。另外,与昂贵的锰、钨、钛等合金元素相比,镧、铈类稀土合金性价比更优。
近年来,包钢围绕产业产品强化科研攻关,与中科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加大技术升级、产品创新投入,新产品正不断涌现。
包钢在稀土钢研发上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导磁性好的高端硅钢,具有耐严寒、高温、腐蚀等特性的耐候钢,强度高、韧性好的第三代稀土钢轨,抗严寒、耐冲击的稀土钢冷轧风电板,适应极寒气候的稀土管线钢……一个个稀土钢创新产品,拓展着包钢的市场空间。
另外,包钢在利用稀土开发永磁、抛光、贮氢、发光、催化等功能材料的研发能力,已经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可生产11大类50余种近千个规格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能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重点工程,提供重要元件。
目前,包钢旗下已拥有稀土选矿、冶炼、功能材料、深加工应用等完整产业链,稀土原料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在稀土应用产品领域,已建成年产100台稀土永磁磁共振成像仪生产基地。
当前稀土永磁材料用于动车、高铁、机器人小电机等领域的前景非常乐观,专家称中国稀土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魏栓师表示,下一步,包钢将围绕千亿元目标做大产业规模,强化稀土项目储备和资本运作,积极谋求与稀土应用端企业的重组合作,努力在稀土铁合金、稀土镁铝合金、永磁电机等战略合作方面取得突破。
“60多年前,第一代包钢人在荒滩上艰难创业,闯过很多难关。”魏栓师说,进入新时代,包钢将坚持走高、精、尖、专之路,努力打造成全球最优的稀土钢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强、世界一流的稀土行业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