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底,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的2018年年报均披露完毕。数据显示,六大行整体来看资产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同)稳定增长,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拨备覆盖率显著上升,业绩提升明显。
在资产质量好转的同时,多位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信贷投放将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信贷资源将进一步向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普惠金融和小微民营企业等领域倾斜。
业绩持续回暖 六大行净利破万亿
整体而言,国有大行规模座次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工行以显著优势稳居第一。具体来看,2018年,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的资产规模依次为27.7万亿、23.22万亿、22.61万亿、21.26万亿、9.53万亿和9.52万亿。同时,六大行均保持了较高的资产增速,在资产规模增幅上,除了建行增幅为4.96%外,其他五家银行资产增幅均保持在5%以上,中行以9.25%的增幅在六大行居首。
对于备受关注的净利润,各银行延续了2017年的回暖势头,净利润增速均超过4%,六大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06万亿元。年报显示,2018年工行“赚钱”能力排名仍是榜首,达2976.76亿元,同比增4.09%;建行2018年净利润达2546.55亿元,同比增长5.11%;农行净利润达2028亿元,同比增长5.08%;中行2018年净利润达1801亿元,同比增4.45%。交行实现净利润736.3亿元,同比增长4.85%,增幅创近三年新高。而首次入围大行行列的邮储银行净利润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23.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9.8%的增速在六大行中居首。
利息收入仍是支撑大型银行利润上行的动力所在,年报数据统计显示,六大行2018年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逾七成。
净息差优势进一步扩大,除中国银行为1.9%外,其余银行均在2%以上。对于净息差改善,工行行长谷澍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去年以来市场利率下行。中行副行长吴富林表示,息差的改善主要是源于中行持续优化负债结构。
不过,多家大行在业绩发布会上对净息差未来走势表示并不乐观。农行副行长张克秋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净息差出现行业性下降趋势,预计2019年会出现行业性的收窄。建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方秋月判断,2019年净息差会基本保持平稳,也可能会有微幅下降。
资产质量向好 不良贷款率普降
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六大行不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邮储、中行、建行、交行、工行、农行,对应不良率分别为0.86%、1.42%、1.46%、1.49%、1.52%、1.59%。2018年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连续两年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尽管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7年末的0.75%上升到0.86%,但仍是大行中最低的。
尽管不良贷款率普遍下降,但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多数出现上升。农行成为六大行中唯一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的银行。
具体来看,截至报告期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52%,同比减少0.0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下滑。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46%,同比减少0.03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下滑。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同比减少0.22个百分点,连降三年。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42%,同比减少0.03个百分点,连降两年,近四年该行不良率均在1.4%至1.5%之间。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同比减少0.01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86%,同比增长0.11个百分点,即便如此,仍是大行中最低的。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背后,是2018年以来各家银行均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工行首席风险官王百荣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工行共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265亿元,同比多处置338亿元,进一步夯实了资产质量基础。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也表示,中行综合利用现金清收、重整重组、核销、批量处置等手段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力度,2018年境内分行全口径化解不良资产达到1525亿元,同比增加180.72亿元,增长13.45%。
据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介绍,2018年邮储银行针对大额风险客户采取“一企一策”,制定专项风险化解方案,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和清收力度。截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值为133%。同时,执行更为审慎的风险政策,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截至2018年末,逾期3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比重已达97%,逾期60天以上贷款已基本全部纳入不良。
信贷聚焦实体 加码支持小微民企
在信贷结构方面,2018年六大行继续聚焦实体经济,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中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该行2018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率1.16万亿元,承销债券1.32万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经济社会的重大项目和民生领域。建行年报显示,2018年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较上年增加1021亿元,余额在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中的占比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六大行信贷金融资源配置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倾斜力度加大,金融普惠性可得性明显提升。
具体来看,2018年,工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8.1%,是所有贷款增幅的2倍。中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长12.26%,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幅超50%。交行普惠金融“两增”口径贷款余额增长近30%,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增长73%。而今年新加入国有大行行列的邮储银行,2018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50亿元,在所有金融机构中列第二位,贷款户数为146万户,在所有金融机构中列第一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多家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信贷资源向普惠金融和小微、民营企业等领域的倾斜力度。谷澍表示,工行在去年9月已经提出,力争未来三年公司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投向普惠金融领域,普惠贷款年增幅30%以上,三年翻一番,今年增长目标在1000亿以上。林景臻表示,2019年,中行将继续加大资源配置,切实提升基层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全年新增普惠金融贷款不低于90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新投放计划不低于全部对公贷款新投放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