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难追溯成家政行业发展“拦路虎”
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全国家政征信追溯系统
2019-04-30     □记者 程思琪 王晓丹 袁慧晶 黄浩苑 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工作忙,孩子小,老人需照顾……在工作与生活双重压力之下,不少人会选择找一位家政服务员帮忙“解围”。作为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政行业与千家万户的生活紧密相连。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劳动关系无合同、从业人员信用难追溯、细分市场供需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让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面临隐忧。业内人士建议,可分阶段逐步实现家政行业的整体提升,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全国家政征信追溯系统。

无劳动合同成行业常态

来自山东的褚阿姨在上海从事家政工作数年,最初在一家互联网家政平台上接活。据褚阿姨介绍,该平台与家政人员仅通过口头协议达成合作关系,并没有签订任何合同。

“如果不想干了,提前一周通知公司就行。”褚阿姨说,家政人员与家政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是常态,主要以口头协议或劳务派遣合同作为建立雇佣关系的基础。

无劳动合同的雇佣关系已成家政行业的常态。江西省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张建华介绍,家政公司绝大部分是中介机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雇佣机构。“比如,一个月嫂可以同时在多个中介机构登记注册,再选择性接单。目前在江西,行业95%以上的从业人员都是流动的。”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家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达到4400亿元,同比增长26%;从业人员达2800万人左右,其中以文化水平较低的中年女性为主,年龄结构偏大。如今,家政行业已不仅只是简单劳务型的家政服务,而是向着多样化、专业化趋势发展。面对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行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愈发明显。

行业信用体系缺失是家政行业现存的另一大问题。2017年6月,浙江杭州市的“蓝色钱江放火案”引发广泛舆论关注,犯罪嫌疑人莫焕晶在雇主家实施放火,造成4人死亡。随后调查发现,莫焕晶曾在其他雇主家中实施过多次盗窃行为。不少人会质疑:为何有过“前科”的莫焕晶依然可以进入其他雇主的家中继续工作?

由于我国家政从业者大多没有个人相关的征信记录,因此雇主甚至部分家政公司都难以查询从业者是否在之前的工作中有不良记录。不仅如此,有专家坦言,目前市场上很多从业人员的证书不具备合法性,花点钱不用培训就可以买到。由于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家政工作者征信查询系统,中介及雇主无法预先了解从业者是否有不良行为记录,无法核实从业者相关证件的真伪,这可能为日后家政服务埋下隐患。

行业供给存在结构性紧缺是家政行业存在的又一大问题。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从供给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家政服务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据家政平台“云家政”2018年的数据显示,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家政工作者占整体从业者数量的70%,初中文化水平的从业者占总体的65%。低层次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偏大等原因增大了对家政人员的培训需求和难度,致使高端家政服务领域的供给更是稀缺,如高级月嫂、高级育婴师等领域的供给更是供不应求。

上海巾帼社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公司旗下的“巾帼家政”目前雇佣家政从业者数千人,依然满足不了当地的市场缺口。“用工短缺主要集中在老人护理领域,平时缺,春节期间就更加明显。”

据张建华介绍,现在市场上比较热门的是钟点工、保姆、月嫂这些岗位,“但像养老护工,虽然市场缺口很大,但很少有人愿意做。”

多因素导致痼疾难根除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家政行业存在人员流动大、地域覆盖广等特点,加之监管体系尚未完善,一些行业“顽疾”长期存在,难以根除。

一是劳务成本阻碍劳动关系的合法化建立。根据我国目前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但家政行业内不签署劳动合同的现象已趋于常态化,大多家政公司主要以“中介”形式存在,为从业者提供服务信息。

互联网家政服务平台“云家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不与家政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其原因主要由于各类税金的缴纳方无法确定。“如果平台与家政工作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就需要为其缴纳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但家政人员的收入大多由雇主支付,平台只收取少量佣金,所以很难实施。”

二是行业特殊性导致家政市场信用查询难。家政服务市场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消费者、家政经营者和从业者三方之间信任缺失:家政公司对招募人员身份信息真实性、从业经验无从核实;消费者对家政经营者是否诚信经营、从业者身份背景、技能水平担忧;从业者对家政经营者、服务家庭缺乏了解。虽然一些机构或企业尝试建立家政征信系统,但由于人员基数大、流动性强、维护成本高等原因,收效甚微。

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已于去年8月启动建立“上海家政”诚信平台,已有近300家家政企业及十几万家政员入驻该平台。该平台已覆盖湖南、云南、江苏、安徽、新疆等省市,平台覆盖到的省市入驻家政员可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但若从业者前往非平台覆盖地区或未在平台上备案,则无法同步其在其他地域的工作情况。

三是“老龄化”趋势加速,供需关系失衡。随着我国老龄化现状不断加剧,养老类家政服务缺口日益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80%来自农村,年龄结构偏大,新生代从业人员仅占20%。

收费低、责任重则是养老家政服务人员存在缺口的另一原因。据上海巾帼家政公布的价目表显示,照顾婴幼儿的住家式家政服务一个月的服务费为7800元至15000元。“但护理老人的住家型家政服务价格一般每月只有5000元。”

据预测,到2045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会突破640万,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将达45%,养老保障和为老服务事业面临压力巨大,而这一趋势也将逐渐在一些大城市中体现出来。

尽快建立全国家政征信追溯系统

家政行业关乎我国众多家庭的生活品质。为切实提升我国家政服务质量及行业管理水平,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业内人士建议,可分阶段逐步实现家政行业的整体提升。

短期来看,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家政征信追溯系统。多省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均表示,建设家政服务行业信用平台和行业信用体系,便于家政公司及雇主在选择家政人员时可以放心安心。

深圳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陈爱霞建议,健全家政经营者、从业者、消费者三方信用建档以及三方线上评价机制,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反馈行业情况。“此外,还应加强研究制定员工制和中介制双轨并行的合同文本,统一由家政公司执行,规避合同‘霸王条款’,清理三方权责关系,保障各方权利。”

中期阶段,应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加强家政行业监管。受访专家认为,可针对家政行业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税收机制和合同保障制度,适当减轻家政工作者的税收压力和招工成本。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建议,对于养老、家政等公共服务类行业,政府可通过减税免税等优惠税收政策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市场,让企业有更多成本进行家政服务规范化的维护和保障,减少“黑工”出现,促进行业健康正常运行。

2019年1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多名广东省政协委员提出关于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精准化、精细化管理的提案,建议明确家政行业主要管理部门,或建立家政行业管理中心。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完善监管制度,设立行业违规处罚制度。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

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建立健康有序的就业环境,加强社会对家政行业认可度才是长久之计。由于行业缺乏监管、产业链不成熟、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家政行业整体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从业者们难以进行个人事业的长期规划。致使家政行业人员流动性大、责任感低、缺乏工作动力等现象越来越明显。专家表示,目前虽然各地均出台了家政行业的管理规范,但还需各相关部门共同落实,促进家政行业良性运营,也为从业者提供有利于事业成长的“土壤”。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