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潘玉华: 以“绣花精神”焊接理想之桥
2019-05-06     □记者 胡喆 谢佼 成都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潘玉华在向团队成员进行电路板焊接演示。记者 刘坤 摄

眼前这位身形瘦小的女性,眉目如画,说话带着南方的温柔,神情却一丝不苟,有着工匠特有的较真劲儿:

“焊头上要加点焊锡冷却,别小看这一点点焊锡,可以防止焊头氧化,对焊接的温度传热也有好处,一个焊头可以多用两三个月!”她向“徒弟”们传授着诀窍。

这位被“徒弟”簇拥着的女性名叫潘玉华,今年44岁,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示范性劳模创新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她能在一元硬币大的电子板上,焊接1144根细小的铅柱。一千多次重复,仅凭手感,保证和第一次一样的精度,保障了多项国家尖端科技的实现,她功勋卓著!

在成都城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的“潘玉华大师工作室”内,潘玉华穿着朴素的白色大褂,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的故事。

四川荣县走出的俏“绣娘”

荣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这里丘陵纵横、人杰地灵,走出过号称“晚清第一词人”的赵熙,走出过同盟会员、共产党人吴玉章,在吴玉章领导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县。

潘玉华就出生在这里。1983年,一条高压输电线从村里经过,建输电线的时候,砍了潘玉华家的树。她的奶奶只有一个要求,树可以砍,要给村里通上电。就这样,光明顺着电线,来到了这个平凡的村子,启迪了村里的孩子们。

奶奶喜欢听收音机,潘玉华从小也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想象着收音机背后的世界。慢慢地,她对电子电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小盒子究竟是什么原理,能够把大千世界都装进去呢?

父亲小时候念过私塾,做事很有规矩,就连编箩筐也编得整齐漂亮。他对女儿的兴趣极为支持,当时很少有女孩学习工科,他却力排众议,送女儿进入电子职业中学就读。在这里,潘玉华如鱼得水地接触到电子线路、电工基础……

1995年,在家乡的车站,潘玉华背起背包,告别了家人。她来到成都,入职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成为一名普通的装配职工。这一干,到2019年5月,就是整整24年。

为了锻炼眼力、手力,她练习在水杯里夹硬币,熟悉之后,硬币换成了更细小的芝麻。最开始手会颤抖,浑身冒汗,眼睛会花,练到后来已经心无杂念,整个世界只剩下焊接。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千金不换,它已熟悉我的汗……”潘玉华在装配技术上流淌的汗水,换来了业绩的稳步提升。她开始独创自己的“绝活”。

不为人知的自豪

潘玉华的单位,承担着国家多项尖端科技产品任务,这些尖端任务的要求,有时候达到一种极限:

一次任务,为了快速判断故障,要求潘玉华把一元硬币大的电子板上的1144个小腿拆下来,找到故障之后再原样焊回去。

潘玉华凭借多年锤炼出的技术和记忆,默默坐了四个小时,完成了第一块电子板的故障检测。当四块电子器件任务完成后,她整个人都僵硬了……

第二天,她把器件交出,所有人吃了一惊:“跟原厂出来的一样!没有解焊之前基本上看不出差距。”

她就此独创了行业内CCGA的返工返修植柱工艺。截至目前,她的成功率是100%,为国家直接节约成本100多万元,更解决了多个尖端科技项目研发的燃眉之急。

她在优化工艺流程、固化新工艺方法及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实际生产建议被工艺采纳,参与预研开发深腔手工焊接,LTCC垂直互联,双面BGA对称焊接,超大面积倒装焊接,复合基材焊接,微波组件免清洗铅焊等前沿工艺。

返璞归真的简单

潘玉华对自己的思想有着近乎苛刻的警惕,因为杂念就会有更多想法,就会分神,而自己是搞焊接的,争取产品没有任何的缺陷,不能容许杂念的产生。

为了静心,潘玉华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极其安静的人。不多说话,有空就和孩子一起看书,听安静的音乐。

1995年到单位,单位周边还是农田、麦苗、村庄。当城市发展让村庄变成城市中心,麦苗变成高楼大厦……这些似乎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她还是安安静静地吃饭、工作,拒绝了一个又一个高薪邀请,其中不乏北上广的科研单位和民营企业。她心里只装着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新工艺的应用、工艺团队的建设。她培养的10余名学生、徒弟都有很大进步,出了成绩。

她唯一觉得抱歉的就是孩子。刚生完孩子,工作忙起来,她只能把孩子寄养在荣县姑妈家。当她任务结束,急不可耐地坐着中巴车、翻过二峨山、经历8个小时的车程回到荣县时,孩子叫她阿姨,管姑妈叫妈妈,她差一点就哭了。

这一寄养就是两年,她每个季度只能去看一眼。礼拜五去,礼拜天就得赶回来。任务不等人啊……

后来把孩子接到身边,她也不能时时陪伴,任务来了经常凌晨3点回家。孩子对她说,妈妈我觉得我像单亲家庭的孩子。

“妈妈没有别的能力报国,只有技能报国。”潘玉华有时对孩子解释:“妈妈真对不起你。”孩子若有所思。

当电视上看到国庆阅兵、火箭升空等激动人心的画面时,孩子突然对潘玉华说:“妈妈我懂了,你为它们付出过。”

那一刻,潘玉华的眼泪再也没有忍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