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高位谋篇”重构 走出发展新路
2019-07-19     □记者 张磊 太原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解决太原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空间不足、体制机制不活、综合实力不强等问题,山西省创造性地将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太原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整合太原都市区内8个主要产学研园区,设立了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示范区实行太原经开区、高新区、综改示范区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初步形成了示范区带动全省各开发区引领转型综改的局面。2018年,示范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8%,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19.0%,步入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增长轨道。

“高位谋篇”重构体制机制“四梁八柱”

山西省对太原经开区、太原高新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太原工业园区、山西科技创新城、晋中经开区、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山西大学城等太原都市区内8个主要产学研园区进行实质性整合,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原则完成了示范区机构重建。

示范区在整合8个园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展到约600平方公里,打开了发展空间。管委会由原来的6个减为1个,内设机构由52个减为12个,事业单位由79个减为29个;领导班子成员由34名减为8名,人员编制压减了10%。省、市政府共向示范区下放综合经济管理和相关行政管理事权1184项。示范区从2016年11月启动筹建到党工委、管委会按新体制正式揭牌运行,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

据山西省商务厅开发区处负责人李伟介绍,为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提高管理运行效能,示范区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的改革。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基本完成了人员双向选择和竞聘上岗。

在示范区成立半年多时间内,同步编制完成了园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5项规划,实现一本规划管全局。特别是高质量编制完成了从战略规划、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到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整体设计的30多项城市规划,基本建立了示范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规划体系,创造了山西规划编制史上的新纪录。

奖励兑现政策体系保障“引资引智”

为增强内陆地区招商引智吸引力,示范区构建了从顶层设计到操作细则、兑现模式的完整政策体系,形成了公正、透明、高效的政策运行机制,基本解决了政策兑现难、效率低下等“肠梗阻”问题。

山西省推出《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发展目标、改革举措、奖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为示范区“引资引智”提供了方向和保障。示范区制定了产业培育、成果转化、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等方面26项鼓励扶持政策和操作细则。

为保障政策落地实施,示范区还制定了《普惠类政策兑现清单》《扶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操作细则。下一步示范区将制定综合性人才政策,包括人才生活补贴、科研项目扶持、住房、子女入学、医疗和社保等保障措施和操作办法。

将奖励政策整合规范为三类。一是普惠类,包括科研投入补贴、上市奖励、知识产权奖励、人才补贴、跨境电商奖励等60项,入驻企业达标即给予奖励;二是培育类,对纳入产业培育计划的企业,达到申报的发展目标后,从科技研发、技术改造、人才引进、人才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扶持。三是协议类,对重点项目从“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及生产过渡用房等方面给予扶持。

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旺介绍说:“示范区创新性实施了‘一窗受理、一网审核’兑现模式,各项政策的申报、公示、审核、拨款等全部在网上办理,实现了政策落实公开便捷规范廉洁。2018年共兑现奖励资金约6亿元。”

创新服务体系“倒逼”项目落地

示范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搭建为企业深层次服务体系,力求实现政府效率高于企业需求,形成项目落地建设“倒逼”效应。围绕企业洽谈、引进、审批、建设、运营等及时调整完善机构职能,形成投资合作、项目促进、创新发展、园区保障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由“权力型结构”向“服务型结构”转变。

自2017年2月揭牌运行以来,示范区实行“三个一”的管理服务模式,即一枚行政审批专用章统一行使除建设用地审查外的全部行政许可职权,取代了过去15个行政部门的26枚印章;一个大厅服务内容从企业登记、行政审批延伸至政策兑现、中介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9大类246项服务;一支执法队伍集中行使住建、城管、规划等9个行业领域338项行政处罚权,变无序散乱为整齐规范。实现了“办事不出区”的系统专业快捷服务,优化审和批两个环节,进一步释放时间红利。

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的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7天,从开工到项目招商中心正式开放只用了8个多月,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招商。这个速度是金科在全国10个城市布局的12个项目里最快的。

为完善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了咨询中介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深度服务企业平台。尤其是运行的“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在线办理企业开办、投资审批、政策兑现、项目管理、招标采购、智慧办公、公车服务等事项。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2~3个工作日;企业投资审批、验收压缩至33个工作日以内。

转换增长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示范区在拉伸产业链条、健全集群要素上发力,采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互联网+”和“金融+”等创新模式,针对性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

示范区全面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材料及加工等4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架构,为打造全省转型升级新动能引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年来,示范区共签约新兴产业项目104个,计划总投资约1815亿元,是整合前5年总和的4倍多。目前,已新开工产业项目66个。其中,中电科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锦波生物Ⅲ型人源胶原蛋白产业园、东风原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

为了进一步提升示范区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服务水平,山西省着力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健全“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创新创业重点展示品牌。

与此同时,山西省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入驻示范区,鼓励示范区设立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创新创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双创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截至2018年底,示范区共有风险投资机构48家,风投机构资金总额62.8亿元,投资初创型企业118家,获得投资金额2.21亿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