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碧诗意浓 淮河岸边是故乡
——河南正阳县境内45公里淮河生态修复成效斐然
2019-07-19     □杨军民 吴晓兵 来源:经济参考报
淮河正阳县隗湾村境内风景
淮河正阳县隗湾村境内野鸭戏水
淮河正阳县沿淮村境内风景
淮河正阳县张湾村境内渔歌唱晚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生态文明的要素,也是最具乡愁特征的文化符号。人们对于家乡的河流总有着一份深藏于心底的美好记忆——它滋润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百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笔者带着对淮河的美好记忆多次深入淮河正阳段,用镜头真实记录了淮河的生态之美。

踏着落日余晖,漫步淮河岸边,看见的是天蓝地绿、水碧人和,感受到的是田园风景、诗意乡愁——一幅风景宜人的美丽画卷在此铺展开来,这就是今日河南正阳县境内的淮河之美。

淮河岸边是家乡,淮河今日之美从何而来?淮河采砂历经多年,从乱到治,正阳县委、县政府尽心尽力服务于群众,全力实施禁采禁卖政策,给沿淮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生态答卷。

决策前的困境:碧水不再、乡愁难觅

时间回溯到20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带来了城镇化和各项建设的繁荣,正阳县境内45公里淮河河道的优质河砂成了“香饽饽”。20多年来,淮河沿线河道内机声隆隆,河里日夜不息的采砂船只穿梭如织,沿岸拉砂车辆络绎不绝,河砂远销新郑、周口和安徽临泉等地,过度开采造成了部分河段河砂资源匮乏、水体遭到污染、堤岸坍塌严重等问题。当地群众纷纷反映:原来河水清凌凌的,到河里洗澡,鱼就在你身边游动,随手就可以抓到鱼。然而河砂禁采前,已再难捉到鱼了,偶尔捉到的小鱼也没法吃,因为鱼肉都有柴油味儿。

河砂开采时,该县境内河砂包括对岸信阳平桥、罗山河砂都向北销售。运砂车辆要经过该县的11个乡镇和城区,加剧了大林镇至县城、陡沟镇至县城2条省道的损坏程度,并由此引发多起交通事故。大林镇至县城路段每年发生交通死亡事故10余起,令沿道群众胆战心惊。

阵痛后的决策:重拳出击、维护生态

河砂过度开采所引起的道路严重损坏、河水污染、堤岸坍塌等问题,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正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人大、县政协领导也多次深入沿淮陡沟、皮店、大林3个乡镇群众中进行调研。每年县两会期间,县里都会专门召开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就淮河河砂是禁是采的问题听取基层意见。

2014年,正阳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正阳县淮河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的通知》《正阳县淮河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河砂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河砂禁采”这个口号在正阳县越喊越响,举措愈来愈多,力度也持续加大。2015年,因为同一条河流两岸政策执行不一,禁采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治理工作遭遇反弹。然而,要对45公里淮河河砂突然禁采谈何容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淮河村组群众耕地较少,有的人均耕地仅2-3分。20多年来,这里许多河砂业主、当地群众都是利用河砂资源的开发挣得钱财、养家糊口。如果禁采,他们就会失业,要面临重新寻找生活出路。还有一些砂场业主,鼓足了在这个行业大干一场的劲儿,不惜贷款签订承包合同,打造采砂船、购买车辆等,把全部的梦想押在了砂场上。如果政府允许继续开采,县财政每年也能增加千万元以上的收入,这对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财政相对困难的县城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然而,基层群众一个个的诉求电话和县乡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提案建议,也时刻提醒着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们要思考和抉择。最终,县委、县政府联合会议发出同一个声音:还群众一个满意!让广大群众拥有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环境,就是最好最大的民生。随后,正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禁止淮河辖区内采砂的通知》(正政文[2016]35号)文件向全县下发,自2016年5月26日起,正阳县境内45公里淮河河砂全面实行禁采禁卖。决策并不轻松,禁采过程中的艰辛更是无以言表。由于淮河是两市的界河,当北岸的正阳县河砂工作人员奔走急呼、宣传禁采工作时,有些偷采船只在南北两岸间玩起了“躲猫猫”。在如此尴尬的处境中,正阳县河砂中心工作人员不得不想出一些“招数”:挖断采砂点道路或在砂场路口架设隔离护栏,车辆不能往来砂场交易;拆卸涉砂器械主要零件,使机器不能运作;实行吊船上岸,对不执行者强行拆卸远离。2018年春,淮河沿岸“河砂滥采、淮河遭到损坏”的情况被中央媒体报道,引起各界关注。“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为更好地贯彻我国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正阳县县委、县政府更是坚定了全面禁采的决心,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在2018年5月25日至31日拆卸清除淮河河道船只活动中,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任政委、指挥长,深入河岸指导河道清理工作。该县河砂中心在县水利、公安等部门配合下,从信阳、驻马店及湖北等地租借来大型吊车和氧焊切割机,每天安排清理人员200余人,白天就餐在河滩、船头,夜晚河道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忙着装卸器械、下水吊船。经过7天的昼夜奋战,该县45公里淮河河道无一艘采砂船只、无一涉砂器械。此时,淮河南岸也全面实行了禁采,45公里淮河一周内成为一片净土。

禁采后的欢笑:鱼肥米香、江南风光

“你是海里的水,我是浪上的花;苦涩属于你,美丽属于我。你是树下的根,我是树上的果;艰辛属于你,收获属于我”。正阳县河砂禁采后,沿淮十多万名群众的生活环境变得宁静和甘甜。群众欣喜地说:“20多年来,每到夜晚,砂车从我家门前经过,房前屋后地动山摇一般,现在终于结束了。”居住在省道旁的群众讲,过去砂车经过的地方粉尘飞扬、交通堵塞,现在终于顺畅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阳县委、县政府认真树立和践行这一生态理念。禁采后,该县开始了45公里淮河生态修复工作。2018年11月26日,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河砂禁采长效治理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水利、河砂、环保、国土、林业等部门,强化45公里淮河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形成“河长+警长”的工作格局,并把这一工作作为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仅去年以来,正阳县在沿淮河滩岸撒种草籽及绿化树木16000亩,原来裸露的荒滩河岸已披上绿茵盛装;对入淮水源口进行逐一排查,对污染入淮水源的养殖场一律关停或转移;对电网或网箱捕鱼者进行严厉打击;对在河岸或林地拉取砂土的行为,不论多么轻微都予以相应制裁。据统计,2018年5月底以来,该县查处利用农用“三轮车”拉取砂土行为12起、行政拘留13人,对过去因抽砂损坏或有碍观瞻的河岸、河堤修复平整几十处,共计5000余米,淮河河道俨然成为人人呵护的家园。

目前,一排排新植树木矗立在45公里的淮河岸边,令人不禁驻足观赏。淮河天蓝了、草绿了、水净了、鸟多了,群众心里的甜和美也多了。伴随着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启动,该县县委、县政府放眼未来、科学规划,一些惠民富民、美化环境修复生态的政策项目正在论证、实施。在沿淮45公里河岸边打造的宽500米的淮河防护林带已初具雏形,占地1400亩的淮河湿地公园正上报待批。如今,这里不但有“鱼肥米香”的富饶,更有生态水利带来的“诗和远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