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化肥市场结构性难题亟待解决
2019-12-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了解到,我国化肥行业市场正在经历生产商逐步优胜劣汰、产品结构优化的阶段,但同时仍面临假冒伪劣肥料坑农、精准施肥技术研究滞后、部分产品忽视土壤承载力、化肥推广应用引导不足等问题。

一是精准施肥技术研究滞后,化肥利用率低且不均衡。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明珍说,我国化肥利用率总体上比发达国家低15到20个百分点。近十年来,相关部门注重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和推广,但在果菜茶等园艺作物上技术研究与储备较少,果菜茶化肥使用量远高于粮食作物。肥料表施、撒施现象没有根本转变,导致肥料损失增加,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隐患大。施肥机械装备严重滞后。精准定量、智能化施肥技术与机械尤其是追肥机械总体缺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二是假冒伪劣肥料坑农扰乱市场时有发生,打击监管力度仍待加强。每年备肥季节,不少农村地区都会出现一些面包车或厢式货车打着厂家直销的名义,在田间地头销售来历不明的化肥,等到农民发现化肥没有效果的时候人已不见踪影。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大堰村万勇家庭农场主万文勇说,“除了在村里现场卖,他们还用各种名义搞讲座,用管饭、送礼品等卖保健品的套路卖假肥料。”

山东众德肥料代理商陈正福说,销售假冒伪劣肥料罚款受额度限制,违法成本远远低于非法所得。而且,假冒伪劣肥料可以从厂家直接销售到用户,隐蔽性很高,市场监管难度比较大。

三是化肥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机制尚未形成,扶持引导政策覆盖度较小。从2006年起,为推广科学施肥,先后实施了商品有机肥补贴、绿肥种植以奖代补等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规模远低于有机肥实际产量,与农民的需求和推进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缓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等相应的推广应用政策还比较缺乏。

滨州市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培国说,这些肥料的应用推广主要依靠生产商、经销商举办农民会等自我推广,但推广过程中可能面临农民不信任的问题。

四是部分产品噱头大于实质,忽视土壤承载力。湖北猛之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文发说,过去大水大肥以及追求肥料氮磷钾等营养含量的做法,导致我国土壤有机质降低、酸化、微生物有益菌群被破坏,地力下降、病虫害严重。但市场上一些水溶肥、氨基酸肥、增加植物调节剂等仍然在作物增产上做文章,忽略了对土壤的修复和土壤承载力。不少化肥厂不追求质量技术,反而追求包装和名字,声称专用肥,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实际上是噱头大于内容。

专家建议:一是建立稳定的物化补贴和激励制度,在加强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的基础上,加大对缓释肥和有机肥的补贴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有机肥机械化施用、化肥机械深施、智能化配肥和配方肥统施等社会化服务补贴,对开展智能化肥料配送、统供统施等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实行以奖代补。

二是以肥料产、销、用问题为导向,促进新型肥料、高效施肥方式、先进施肥机械等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发,以技术创新推动肥料生产由传统的大宗化肥向新型肥料转变。通过政策引导,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配方肥、有机肥、缓控释肥的研发,鼓励银行、保险等工商资本为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肥料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机械推广应用。

三是针对当前肥料管理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大、市场秩序混乱、忽视保护耕地等问题,尽早出台肥料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把保护耕地作为化肥行业发展的导向之一,明确肥料管理主体,规范肥料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等行为,提高生产、流通假冒伪劣肥料的违法成本,确保农业用上安全肥、农民用上放心肥,耕地地力恢复。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邵琨、赵久龙、侯文坤、刘智强、顾煜、吕雪莉采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