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在河南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系统调研时,从机关工作人员到医院医护人员以及群众,这里的人们纷纷为当地一位公立医院院长的壮举点赞。他就是勇于担当,带领郑州三家公立医院发生蝶变的现任郑州人民医院院长郝义彬。
从2006年开始到2019年,郝义彬三次听从组织临危调遣,先后接手三家面临“危难”的公立医院。郝义彬和他的团队,成功带领一个“趴窝”医院站起来,率领两家三级医院从困境中破茧成蝶,被誉为“善破公立医院治理难题的院长”。
十几年来,在每一次的院长岗位更换中,郝义彬始终不忘初心,也从不吃老本。一院接着一院埋头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用责任诠释担当,引领公立医院一次次成功改革,书写了郑州市三家公立医院在中国医改时代的精彩蝶变。
跨越式突围 专业型劲旅诞生
在河南省郑州市沿京广路,伫立着一个景观花园式现代建筑楼群,这里风光宜人,引人驻足,它就是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13年前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还是泥砖柱子、钢管拱门,环境似集贸市场一般。那些年,这个医院一直是郑州市公立医院中的“落伍者”,曾被称为郑州市卫生行业的“寒极”地带。
谁能烘暖这片“寒土”呢?2006年8月,伴随着一位新院长的到来,这家综合传染病医院站在了改革发展的节点上。
这一年的8月,郝义彬从原郑州市卫生局机关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的岗位上。上任前,组织上对他说,眼下这个医院是卫生行业的老末,正是你显身手的地方,能不能改变医院的面貌,就看你的了。
郝义彬深知,自己要当家的医院彼时正在重负下艰难喘息。
当时的郑州第六人民医院已近10年没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门诊楼破败落后,布局混乱。院区内路面破损严重,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积水、泥泞难行,夜间灯光昏暗、缺少生息。医院甚至仍有部分病房使用着50年代的病床,并存在着不符合传染病医院规范的现象。
据郑州市审计局审计结果显示,至2006年8月份,该院共欠外债2200多万元,欠债已超出财务警戒线。医院一部分职工未进入社会养老统筹,如补交到2006年底,需要资金400万元,滞纳金也需缴纳400多万元。
服务观念的滞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在2006年郑州市卫生局组织的民主评议医院行风中,该院的排名倒数。
……
这台戏往下怎么唱?郝义彬带领党委一班人,从逆境中寻找着落后者发展的契机——
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视,六院应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争取河南省、郑州市和上级更大的投入和支持;用足、用好如手足口病、艾滋病、突发传染病等传染病的防治政策,全力把握这一特殊市场的民生需求来发展壮大医院。
六院地处郑州南大门,交通便利。在地理位置上存在优越发展空间的同时,如果能力争河南省卫生厅批挂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的金字牌子,这将成为医院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必然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改变。
人心齐,泰山移。很快,医院就汇集了员工们的智慧,并燃起了他们再次创业的热情。
半年后的2007年3月9日,郝义彬召开医院全体职工誓师大会。会上,他宣布原河南省卫生厅批准医院挂上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的牌子,并提出“国内当标杆,境外见前沿,领悟新精神,专家问高端”,五年内建成河南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现代化综合性传染病医院的发展目标。会场上,人们热血沸腾,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这一院称“0739会议”的召开,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全体职工都拿出了逆势奋斗的劲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前些年,非典、艾滋病、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出现,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冲在抗击传染病疫情的最前沿,发挥防护传染病的专业技术强势,在成功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领衔中原的专业新军,他们以崭新的姿态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2008年4月30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鲜花怒放,春意盎然。美国夏威夷大学艾滋病研究所教授Qiguiyu、MD、PhD、CeciliaM.Shikuma一行,在河南省卫生厅官员陪同下来到六院,进行艾滋病救治工作的实地考察。
美国专家对六院的艾滋病治疗在国内所处的地位,在省内艾滋病救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承担的公益性事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由衷地赞叹。“中国了不起,郑州六院了不起!”他们高度评价了六院在国际传染病领域的贡献卓著,并建立起科研合作的国际平台,通过和郑州六院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艾滋病的研究工作。
之后不久,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计划框架研讨会在郑州六院召开。专家学者就如何应对耐多药、流动人口|TB/HIV三大挑战等难题,和六院展开了联合攻关。
2008年第21个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科研课题也在郑州市六院启动。国家卫生部艾控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公区卫生临床中心的专家和河南省卫生厅领导、省内14家传染病医院的院长以及10个艾滋病重点县的艾滋病专家齐聚这里出席了启动仪式,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科研课题在这里起航。
据了解,郑州六院与中国医科院、国家CDC、北京佑安医院、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机构的科研协作,目前共有5项“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课题正在实施,涉及艾滋病、肝病、结核病等专业。在积极参与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的同时,六院还完成19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和河南省科技进步、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的申报。2008年共计在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4篇。
2008年4月,安徽省传来手足口病流行的消息。如何给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诊断依据,六院利用拥有卫生部认证PCR实验室的优势,在郑州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配备了先进的罗氏Lightcycler480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和配套试剂,并迅速掌握了病毒EV71检测分析技术,病毒EV71实验室很快投入运行,成为河南省率先具备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A16检测能力的实验室。这标志着河南省防治手足口病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在这里工作的郝义彬每一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作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的院长,郝义彬发展的标杆树立得越高,压力就愈来愈大。他带领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阔步前进,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形象和声誉大幅提升。
“跨越式发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跨过先行者某个发展阶段的赶超行为;跨越式发展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大跨步发展、超常规发展、高水平发展和创新型发展。作为落后者,如果超过先行者,就要跨过或者缩短先行者经历的某几个发展阶段。”郝义彬如是说。
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陷入绝境时上任的郝义彬,靠着自身过硬的管理才能和攻坚克难的勇气,顺应医改形势,寻求医院发展空间,并根据医院实际,荡涤积弊、破旧立新,探索建立新的机制和体系,成就了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郝义彬在这家医院当院长的三年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被河南省卫生厅正式批准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并确定为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单位。到2008年,医院发展速度居郑州市卫生行业之首,荣膺一系列河南省级及郑州市级荣誉,成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崭新形象的代表。
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公立公益性医院改革的成功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当下医院改革提供了样本。
善弈者谋势 郑州医疗新高地崛起
2005年,郑州市中心医院自筹资金2亿多元,新建一栋21层5万多平方米的智能型病房大楼。为此,医院债台高筑,当时的负债率达到80%,职工基本工资都得不到保障。那时,医院中间地带挖了个大坑,由于没有资金,建设项目搁浅,人们说郑州市中心医院恐怕真的要掉到坑里了。
彼时,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发展,郑州市中心医院这个当时郑州市唯一的三甲大医院也遭遇到“成长的烦恼”。
2009年底,郝义彬的人生又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他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出任院长,挑起了郑州市中心医院这一重担。
2009年11月,郝义彬出任郑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医院进行了清产核资、人力资源、专业体系、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和医院管理等六个方面的深入调研,重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发展步骤。
一年后,医院党委班子确定把医院建设成为“专科突出、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管理一流、省内领先的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率先提出了医院“二次创业和全面复兴”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科学的改革抉择,对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来说,是引领医院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二次创业和全面复兴”时期,推动医院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
2010年以来,医院按照五年发展规划,以崭新的理念把握机遇,抢占市场,在三个阶段中,从治理整顿年、巩固基础年到内涵提升年、效率提升年、综合提升年,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医院全面复兴,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打造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回溯过去,在时空的坐标上,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郝义彬带领的郑州市中心医院,在医改的大舞台上,就重新发挥了郑州市三甲大院“国家队”的优势,成功迈进郑州大学的高门槛。该院光荣加入到大学教学、科研的集团军优势方阵,成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并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结盟,抢占发展前沿,构建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形成郑州医疗科技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两年多的时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跨越式发展风生水起,一个崭新的郑州医疗新高地悄然崛起。
提及郑州市中心医院多年前的状况,郝义彬表示,那时医院没能抓住自1998年开始的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发端的医疗改革带来的机遇,没能找准公立医院发展的定位,而与此同时,其他医院却发展迅猛。作为郑州市属的“三甲”综合医院,中心医院综合竞争力落到了后位。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能拥有多宽的视野,就能获得多大的空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诠释说,当今世界,合作共赢是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医院实现大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机遇。医院探索建立大学、科研院所与临床医院协同发展的模式改革,也体现出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造福民生的轨迹。
善弈者谋势。围绕这一思路,郝义彬带领郑州市中心医院开始向河南省“医学圣殿”攀亲,并积极申请命名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在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的申请后,郑州大学有关部门多次组团对该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评估,对医院的规模和实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经郑州大学党委会研究,最终获准成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郑州中心医院成为我校附属医院后,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医疗卫生行业重要“集团军”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郑州市相关领导表示,中心医院与郑州大学这座河南省最大的医学教育高等学府合作后,可实现高新技术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更多地承担危重疑难病的诊治。双方将联合开展高新技术攻关,在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会使医院的专业特色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成功挂牌后,郝义彬继续思考着如何率领郑州“龙头”医院在条件各异的竞争里,飞身一跃,百舸争流?
当时,一种居功自傲的“乐观”氛围正在医院里蔓延——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认为医院不愁病源,看不到其他医院的技术优势;
“夜郎自大”,总以为自己在市内同行中是“老大”,看不到其实别人已经领先;
“参照系”错位,认为本学科在医疗市场仍有优势,发展紧迫感不强。
……
他摒弃“参照系”错位的思路,树立“归零”的心态,昂头奋起发展核心驱动力,全方位激活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多重元素。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经全面分析后认为,医院与一流的兄弟医院相比,存在重大创新成果数量少,医疗设备难以满足患者需求等问题。领导班子成员清醒地意识到,原来光环背后,危机暗伏。
医院在思考,医院在探索,医院上下心齐,劲头更足了。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郑州市及卫生领导的重视下,医院宽视野、正思路,加大力度落实各项工作,坚决不做“概念医院”,推出了学科发展、医院管理、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认识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技术和科研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发展目标是解决疑、难、急、重的医疗诊治。
“我们决不做远离现实,习惯于‘炒冷饭’,干创新‘水分’大、‘干货’却不多的事;对博士创业平庸者,同样会淘汰‘出局’;不成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完整性,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虚火,我们医院坚决不烧,一定要为郑州人民的健康贡献精品力作。”郝义彬对记者说。
据当时的医院人事科长介绍,郝义彬在医院实施“绿箱政策引入人才,创业平庸淘汰出局”的举措,本着对高端人才“务实不图名,创造平台重使用”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高、精、尖”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淘汰了4名引来就要职务、专业临床技术不扎实、业绩平庸的博士生。在医院推进的“二次创业”中引起了良性震动。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郝义彬凭借自身对医改政策的领悟和把握,早在2012年,便带领郑州市中心医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医院,建立了拥有近百家合作单位的区域联合体。
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郑州市卫生计生委领导的重视下,由郑州市中心医院组织郑州市及河南省多家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县医院参加的郑州区域医疗联合体,从谋篇起笔到提速升级,形成郑州医联体“雁阵”巨大“郑州医联磁场”,引起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河南省、郑州市领导的重视。
2014年4月,有关领导来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现场调研听取医院郝义彬院长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区域医疗联合体改革工作汇报,并鼓励医院要在三级医疗联动方面大胆探索,争当“医改”排头兵。
两年多后,全国各地开始推行“医疗联合体”。
郝义彬说,医联体改革要取得成功,大医院作为医联体的头雁,无论何时,都必须要厚德载物,充满正能量,如果德不厚,那就难以承载起市场的风风雨雨,德不高居高位,识不高谋大略,才不高担大任,对建立医联体而言,都是很危险的。
中国的全科医生,实在太少了。10多年前,记者调研到,从西部落后地区到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缺乏全科医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曾益新指出,那时,我国全科医生不仅仅是数量不足,具有医学本科学历并经过严格全科训练的全科医生更是少之又少。
记者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采访时了解到,当年,郝义彬再一次抓住了这一巨大的市场。医院依托郑州大学的教学优势,凭借自己不断增强的实力,摘得了当时郑州市唯一一家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的金字招牌,为郑州卫生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添上又一个注脚。
谈起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当年发展的宏伟目标,院长郝义彬表示,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河南在变,郑州也在变,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万变,在时空的坐标上,走出一条跨越转型之路,才能跟上铿锵前行的时代步伐。
春风化雨润杏林,郑州市中心医院在河南省市属医院中第一批被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两次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并被评为“人民满意医院”;“2013中国省会城市市属医院·综合竞争力100强医院”榜单中,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名列第六位。
摒弃浮躁 深嵌“耐心”和“定力”
多年前,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迎来积极的信号,不少投资机构从健康服务业的“大蛋糕”中嗅到了投资的机会,纷纷将目光投向公立和民营医院,投机性地“大干快上”。一些公立医院也巧立名目,在追逐新的医改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如人们所见,医改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用遍布荆棘来形容。然而,正是在如此背景下,新医改才更要坚定地拉开帷幕。
郝义彬在医院治理上坚决摒弃浮躁,在医院发展上深嵌“耐心”和“定力”。他表示,在医改蓝图上的每一处落笔,都应该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情、慎而又慎的态度和责重如山的觉悟。在医改中,他提出医院不能搞医疗设备“军备竞赛”,不能玩弄“概念医院”,追求轰动效应,而是要在医院发展上深嵌“耐心”和“定力”,冷静理性而又积极主动,不急不躁而又精准发力。如此,医院才能避免急功近利、防控医改风险,方能让医改掷地有声,让发展惠及民生健康。
为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着力提升技术水平,构建科研平台,以介入、心脏康复、转化医学、皮肤病等为龙头,积极构建科研平台。
病人有需要,技术就要有发展。在已拥有心脏介入、周围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综合介入等多项资质的情况下,中心医院领导站位高远,总揽医学发展趋势,围绕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疑难重症患者诊治问题。
中心医院分别邀请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彦豪教授和北京安贞医院、国内知名心脏外科专家周其文教授及其团队正式加盟,使患者享受到国内知名专家高水平的介入治疗。
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郝义彬表示,“医院至少要引进五个国内知名的专家团队,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搭建医疗服务平台,树立全省乃至全国重点专科建设的标杆。”
思路决定出路。医院坚持把学科管理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础,通过特聘专家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团队、品牌学科,在中心医院争相绽放——
为构建心脏疾病诊新模式,中心医院成立心脏康复中心和国际欧亚科学院胡大一院士工作站。工作站借助院士工作站平台,积极探寻“讲健康、做预防、推康复”的心脏康复之路,形成覆盖“防、救、治、康”的完整服务链,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
为构建从实验室到病床的通道,该院成立转化医学中心。中心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等一批专家团队,以推动医学科研顺利向临床诊疗应用转化,同时运用肿瘤生物免疫细胞疗法、个体化用药的基因学检测等先进的医疗手段为患者服务。
为提升郑州市皮肤病医疗水平,该院成立郑州市皮肤病医院。目前,该院多项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公立医院改革始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公立医院的公立性。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公立医院。要用真诚义无反顾地体现社会担当,为百姓服务,保障人民健康,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职责。”赫义彬和医院上下所有医护工作者没有忘记有关领导的叮咛和嘱托,定将不负期望,积极担当作为,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