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疫情应对政策储备
2020-02-25     □记者 孙韶华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疫情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如何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刘元春指出,当前不宜简单推测、急于量化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在深入研究、客观分析疫情对经济冲击和影响的可能路径的基础上,做好各方面的应对预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他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用过度担心速度问题,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可动摇。只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就可以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顺利实现全年的既定目标。

刘元春说,目前从疫情的特性、规模、影响区域来看,此次疫情影响不小,也正因为此,包括2003年非典在内的历史参照性并不强。此外,目前疫情的管控体系、病症特性等还未完全展现。“我认为不宜过早量化判断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如用模型来量化评估、简单推测对一二季度经济增速的影响,这样并不利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刘元春看来,当前应把重点放在研究疫情对经济冲击和影响的路径、可能模式,以及影响的程度,同时加强舆论、社会、经济秩序的管控,做好预期管理。“急切预测不如深入研究,按照底线思维做好预案和政策储备更为关键。”

对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路径,他认为可以推演出以下几个冲击路径:总需求、总供给、秩序和预期——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需求下降、消失,尤其是直接接触人的服务行业的需求受影响最大,需求传导到供给,就会出现企业生产停滞。而对人员流动的管控,也会导致生产线、供应链出现问题,影响到总供给层面。如果没有有效管控,恐慌情绪蔓延加上管控体系的转换,就会造成秩序的混乱,生产进一步出现问题,又会引发预期悲观,预期进一步反映到投资、市场行为,传导带来金融体系的震荡,进一步加大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

如此推演的系统性的变化会否发生,会否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取决于应对是否及时、举措是否合理。刘元春指出,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举措,很全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转第三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