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企业 托底民生
2.5万亿减税降费促稳经济基本盘
2020-05-28     □记者 孙韶华 白田田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2.5万亿元的新增减负力度,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代表委员表示,减税降费为企业纾困,为民生托底,新政策的出台将带来更多减税红利,护航“六稳”“六保”,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减税降费的政策很‘硬核’。”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建文说,这次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超出了市场预期。其中,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等政策执行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这是中小微企业感受明显的重大利好。

胡建文说,这些政策让企业有信心渡过难关,端稳员工的“饭碗”。有了政策支持,他所在企业还准备加大创新的力度,开更多的门店,卖更多的产品,从而进一步促进就业。

“减免政策延长至今年年底真的是太及时了,让广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全面复工复业更加有信心和希望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坪镇供电所员工宁启水表示,“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疫情期间,及时、精准的税费支持,让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发生的寒冬期感受到了税收春风的温暖。”

“一系列政策措施优惠力度大、受益范围广,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连起指出,我国进一步出台有温度、有力度、阶段性的助企纾困政策,加快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和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通过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

张连起指出,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是制度性、持续性的,比如增值税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等,叠加累积效应很大,企业减负会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新政策的出台给企业带来更多减税红利。2020年减税降费预计2.5万亿元。可以说,减税降费在2019年创下2.3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后,将再次刷新纪录。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王煜宇表示:“政策支持让企业‘疫’后发展更有底气,企业抓住新经济成长时机,用活现有存量资金和财税金融政策,应用新技术成果、升级现有产业,将实现高效率、低成本、普惠化目标。”

据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除了实施下调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保费率等普惠性减费降费政策措施外,还对中小微企业“量体裁衣”推出更优惠政策。比如,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加码扩围”,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至10万元;放宽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适用条件,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标准由2012年的6万元提高到目前的300万元等。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国家继续突出重点帮扶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导向,阶段性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等等。

“产业扎根乡村,农民腰包鼓了,这离不开税收的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陈先志说。陈先志算起了一笔账,2019年企业享受减税降费政策减免超12万元,特别是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出台后,企业为19户贫困社员建档立卡,通过创业、就业实现了脱贫。

“受益于国家减税降费的政策利好,村里的天景钙业有限公司在 2019年减税近80万元,经营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有好政策的撑腰,有税务部门的帮扶,我们将把企业做大做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表示。

企业发展,反哺于村。据吉明东介绍,2018年起企业每月向年满70岁的村民提供生活补贴,减少了村民养老负担。在产业带动下,村民的年均人收入达到了3万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局长刘明权表示,抓紧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决策部署是税务部门肩负的重大政治使命。湖南省税务部门将大力推进税收服务走深走实,精准宣传、精准辅导、精准服务、精准落地,确保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直达一线,让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应享快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