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与滞销风险并存
多地出现上下游产业链达产不同步
2020-06-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供应链和市场供需收缩,对我国产业链产生巨大冲击。记者在江苏、山东、江西、宁夏、贵州等地调研了解到,当前国内供需两端同步承压,内外影响碰头叠加,多地出现上下游产业链达产不同步,对企业后续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带来较大压力。

一省一地难“包打天下”

近期,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部分外贸进出口企业除受产业工人短缺、物流延缓和供应链残缺等普遍影响外,还受到国外贸易管制、国外物流中断、订单转移、外贸风险增加等诸多挑战。

“我们生产的吉他属于‘两头在外’,原材料全部靠进口,成品全部出口。”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吉他产业园董事长郑传玖说。记者采访了解到,疫情对贵州正安县吉他产业带来的影响较大,正安吉他主要出口地欧洲和美洲等因疫情造成国外客户无法收货,导致生产企业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有订单但无法满负荷生产。此外,正安吉他生产企业更多习惯于代理出口或者采取代加工的模式,长期的运作习惯和产业链分工短期内难以改变。

当前,国内吉他产业还面临较大困境。据了解,作为吉他行业较有名气的全丰乐器,已于3月27日宣布破产(该企业于1995年从台湾搬迁到广州生产吉他,产品以出口为主,高峰时期拥有员工近3000人),这也是广州吉他行业当前现状的一个缩影。作为正安吉他产业的发源地,广州吉他产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正安。

一些企业生产链条长、涉及领域广,跨地域、跨行业现象普遍,遇疫情等突发情况影响,一省一地难以“包打天下”。

作为全国锰系合金的龙头企业,宁夏晟晏实业集团目前生产处于满负荷状态,但仍承受着上游进口矿石供应不足、价格异常波动以及下游钢铁企业需求减弱等经营压力。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硅锰合金产能仍在新增,导致硅锰合金市场供需与竞争强度不断加剧,致使一些不具规模优势、要素优势的企业只能被迫降低生产负荷或停产来渡过难关。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仍处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低端,高端技术、高科技产品、关键零部件仍是中国的短板。

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普遍承压

从产业链看,上下游产业链达产不同步,一些企业上游原材料供不上、下游配套跟不上,还有一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部分市场份额,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对企业后续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带来较大压力。记者在山东采访了解到,山东省部分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较高,特别是来自日韩、欧美等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设备、存储芯片、面板等,面临“断供”风险,对产业链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从供应链看,一方面,人财物要素供应紧张、供销衔接不畅等问题尚未根本缓解,工业品价格下滑、库存增加等情况仍比较普遍。“2月汽车销售大幅下滑,现在看短时间内也难有起色,这种需求低迷使企业订单减少,我们周围就有企业不得不采取给员工‘放假’的办法节省开支。”江苏威孚集团分管运营的胥胜说,令企业矛盾的是,减少的订单只是延迟不可怕,怕在丢失,“很多供应链是独家供货的,如果等下游整车需求恢复时,你的生产没跟上,别人却能跟上时,你的机会就没了。”

另一方面,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凸显,调研中一些外贸企业反映,后续订单不能有效跟进,出口转内销渠道不畅,一些企业面临开工后被迫停工的窘境。

从资金链看,受库存高、资金沉淀大等因素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普遍紧张。记者在宁夏走访不少企业反映,原本正常30天的回款周期,现在一般都在2个月以上。山东一项官方调查数据显示,受企业生产经营循环不畅影响,预计一季度应收账款增长15%,平均回收天数62天、同比增加14天,不少企业背负着较大的银行还贷压力。

保稳定发展需多措并举“铸链强链”

产业链上下游承压给企业生存造成巨大压力,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提高抗冲击能力,成为疫情期间企业首要考虑的事情。

一是外链损失内链补,着力培育供应链。受访人士建议,按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要求,选择一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性营销联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渠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消化产品库存;同时,全面梳理重点行业的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拉出龙头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的名单,开展关键环节的国内配套和国内替代,抓紧补齐重点产业链技术、装备和材料短板。

推动企业供应链形成“远近搭配”,避免过度依赖国外企业而受制于人。中国重汽采购中心副主任王霞说,从物流成本的角度,龙头企业应尽量推动供应链本地化,强化产业聚集,提升专业性;同时,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也应当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按照“远中近”搭配的方式,避免供应商或间接供应商扎堆而削弱抗风险能力。

二是实施运用引资紧链、技术补链等手段,实现市场强链。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说,疫情后国家针对产业集群的政策取向,建议以营造专业服务环境、加大产业链招商等手段,实现“引资紧链”;以强化专利战略、密集的研发投入等手段,实现实施“技术补链”,在具体操作上,建议用好国家花费巨资建立的全球专利库数据,查询该类技术的研发和掌控人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招商引技,或制定有针对性的研发投入策略;以改进收入分配、依托国内经济大循环等手段,实现“市场强链”,一方面利用内需吸引力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为我国发展创新经济服务;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改进国内的收入分配结构,均等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使人口规模决定的潜在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链条。张中祥认为,在中国经济减速伴随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现代服务业不可能得到很快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新布局中延缓制造业企业回流的进程,除了中国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外,各级政府必须把改善营商环境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作为大事来抓,做足做好。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李黔渝 陈灏 潘晔 于瑶 陈毓珊采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