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 Financial Topic
2020-08-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央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连续5个月创历史新高

□记者 汪子旭 北京报道

记者8月20日从央行举办的“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初见成效,总体实现融资服务“量増、面扩、价降”,市场主体经营状况趋于向好。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连续5个月创历史新高。

央行数据显示,政策支持下,贷款覆盖面明显提升。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前7个月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8810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007万户,同比增长21.7%。

同时,信用贷款、首贷占比持续提升。7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17%,比上年末提高了3.8个百分点,前7个月新增首贷户超过167万户,占新发放贷款户数的16%,较上年末高了10多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利率持续下降。7月份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

此外,重点领域行业贷款快速增长。7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占比68%;前7个月增加了4272亿元,占比63%,有力地推动了稳企业、保就业。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表示, 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从两个直达工具的进展情况看,6月至7月已经对50.6万家企业的1.44万亿到期贷款本金实施延期,其中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延期4126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万亿元,同比多发放5017亿元。

煤炭去产能“回头看”

资产债务处置等难题待解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8月20日召开的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下称“中煤协”)调研发现,煤炭去产能“十三五”任务目标应该可以超额完成,但是关闭退出煤矿资产债务处置难、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人员安置难等一系列问题仍待解。

首当其冲的是关闭退出煤矿资产处置的问题。“‘十三五’煤炭去产能9亿吨,涉及到的这些煤矿资产大多数是无效资产,怎么处置核销呢,政策上是可以核销,但是额度比较大,一旦核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会大幅上升,对经营等都会造成影响。而这些资产直接注销的话,如果不能合法变现处置,还会带来国有资产流失。”中煤协纪委书记、副秘书长张宏表示。

第二大难处是煤矿债务处置。关闭退出煤矿承载的债务大多是煤炭集团统贷统还的,没法分割处置。

第三大难处则是兼并重组煤矿退出难。此前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地方民营小煤矿,很多不具备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的条件,现在持股各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影响了退出。

第四大难处是税费负担比较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改革增值税后从16%降到13%,但是各地资源税却还在增加。”中煤协政策研究室主任郭中华称。

“按照前两年出台的政策,煤矿要缴纳煤炭资源权益金,10年之内要缴清,一般一个大型煤矿要几十亿元,加大了煤矿建设投资的代价,很多企业承受不住,这也是一大难处。”张宏称。

12家上市券商推资管整改方案

部分改造难点尚存

□记者 罗逸姝 北京报道

12家上市券商相继披露资管新规延期后的新资管业务整改方案,力求按照新时间表,明确单个产品的具体整改措施。不过,资管新规的延期虽然给了券商更多的时间,但由于存量资管产品设计复杂、整改工作牵扯多方等原因,改造难点仍旧存在。在存量业务整改的同时,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也开始积极申请公募牌照,以求更好推进大集合产品的改造。

近日,天风证券发布《关于落实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资管计划整改方案报告》。8月以来,从首家华安证券开始算起,至今已先后有12家上市券商通过了落实资管新规整改情况的报告。从内容来看,各家券商都对整改计划进行了适度调整,按照“延长一年”的新时间表,分类制定整改计划,逐一明确单个产品的具体整改措施,确保完成整改任务目标。

尽管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但改造难点依然存在。业内人士指出,对中小券商而言,要改造报价型大集合产品,券商不仅面临处置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且需等资产资金到期之后。同时,在将产品改为净值型之前,还需要和投资者进行沟通。而对于旗下拥有较多大集合产品的大型券商而言,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则给改造留出了更多时间。

另一方面,在券商资管“一参一控”正式放开后,多家券商资管开始积极申请公募牌照,从而更好地推进大集合产品的改造。证监会网站显示,截至8月20日,已有两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在排队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分别为五矿证券和国泰君安资管。此外,天风证券、安信证券和德邦证券设立资管子公司的申请已于近期获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