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难堵汽车年检“潜规则”
2020-08-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6亿辆。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作为汽车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车检体系却备受诟病,无法与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匹配。尽管大多数城市实现了App预约验车等“数字化”方式,然而“谈检色变”依然是车主难以解开的心结,因为很多检测流程和数据记录分析工作仍然依靠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也给“黄牛”“潜规则”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

车检市场化 瓶颈待解决

□记者 范超 何伟 南宁报道

近年来,随着广西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在市场需求和车检市场化改革推动下,新的车辆检测站大量涌现。近日,记者在广西南宁市采访发现,为进一步规范车检市场秩序,优化车检服务能力和质量,南宁市以数字化推动行业监管能力建设,并探索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服务“画小圆”监管“画大圆”

得益于车检站数量的快速增长,南宁市各站点覆盖的半径持续缩短,群众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同时,南宁市车管所对于监管业务量增长带来的新问题未雨绸缪,以数字化赋能车管系统,实现了车检实时动态监管系统一个“大圆”覆盖全市所有区县,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秩序。

8月18日上午,南宁市民李先生来到望州岭机动车检测站进行车辆年检。“路上车越来越多,但年检排队车辆却越来越少,每次车检都有好心情。”李先生说,他的小车年检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且流程简单,十分方便。

记者从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了解到,近年来,南宁市车辆保有量年均增速超10%,且6年免检车辆已陆续到期,检测需求持续增长。

“在需求增长的同时,我们的服务供给也在提升,车检站服务半径持续缩小,群众办理年检更便捷。”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副所长黄杰说,从5年前的20多家车辆检测站到目前59家在运行检测站,车检服务能力提升明显,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近距离车辆年检服务。

南宁市一家检测站股东林波告诉记者,市场化下的车检服务,检测费用相同,各检测站为了吸引客户群,提升服务质量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车检站服务半径的“圆”越画越小,群众就近获得车检服务的便利性不断提升。而车检站为了生存和发展,甚至吸引跨“圆”的客户群体,提升服务质量,积累客户口碑是不二法门。

“服务数量和能力在提升,监管也要及时跟进,数字化车管系统为优化监管效率、提升监管质量提供了更多手段。”黄杰说,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推动车管系统数字化改造升级,目前已实现对辖区内所有车辆检测站的数据和图像接入,建立起了更高效的实时动态监管体系。

记者在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机动车业务审核中心看到,10多位监管员正认真观察从各车辆检测站同步传回的检测视频和数据,并对合规的检测结果予以通过,对不合规的问题及时提交反馈和修改意见。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所长梁欢林说,数字化系统提升效率、优化监管能力的同时,通过对所有监管数据的随机分配,可有效防止个别监管员和车辆检测站勾连的情况发生。

梁欢林说,将全南宁的车管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只是画好监管大“圆”的第一步。对于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的新问题,南宁市还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大数据风险筛查和防控体系,通过对异常数据的比对分析,发现问题并探索长效解决机制,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能力参差不齐 量质有待同升

虽然车检站数量持续增长,但部分车型的检测能力并未获得同步提升,大型车辆排长队、违规收费等情况仍然存在,市场瓶颈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8月18日上午9时,南宁市机动车辆狮山检测站已经是人声鼎沸,尤其是大型货车年检通道,更是排起了“长龙”。

有着10多年驾龄的莫师傅正在耐心等候。“现在大型车辆特别多,即使一大早到达,也需要一整天才能检测完,如果出现不合格需要修理的情况,更是麻烦。”莫师傅说,虽然南宁市车辆检测站数量不断增长,但提供大型车辆年检服务的并不多。

重型货车车主韦先生说,检测时间只有1个小时左右,而排队耗去了太多时间。虽然检测站提供年检代办服务,但一台车超过400元的服务费用还是偏高。

“目前在车管所登记注册并具备大型车辆检测能力的检测站已超过30家,但提供常态化检测服务的仅10余家。”黄杰说,由于车辆检测费用已10多年未调整,且大型车辆和小型车辆检测费用均为160元,在市场压力下,部分检测站试运行后就放弃了检测流程更复杂、成本更高的大型车辆检测服务。

记者了解到,随着人工和设备成本不断提升,车检费用偏低已成为限制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检测站为了更多的利润空间,将原来100多元的年检代办费用提高到了300多元。

“对年检代办费用价格是否合理的质疑,是我们收到的投诉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梁欢林说,此前广西多地市车管所通过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督查,确实发现部分检测站存在违规收费问题。河池、玉林和南宁等市的多家检测站也因此被要求整改甚至停业整顿。

专家认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发文允许各地车检费用进行动态调整,10余省、区、市已落地执行,广西应适度跟进,对不同车型的检测费用进行分类调整,给企业留下合理的利润空间,促进行业持续发展。同时,费用调整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只有持续加强行业监管,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保持对违规行为的高压震慑态势,才能有效推动车检业务量质同步提升。

部门行业联动 探索长效机制

针对服务中部分争议未能及时得到有效回应和解答这一问题,南宁市相关部门正群策群力,通过部门和行业间协调联动,探索建立长效解决机制。

南宁市车主黄先生向记者反映:“我听到车油门被踩得声音特别大,检测后abs警示灯就亮了,我向车管所投诉检测站可能存在‘暴力检测’,1周多时间都没答复。”此前他还曾对年检代办服务态度问题进行投诉,但都“石沉大海”。

记者走访相关部门了解到,随着我国车检制度改革,相关监管职能涉及车辆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环保等多部门,并没有统一的投诉受理渠道。

“我们只负有监督检测站检测流程和数据是否合理可靠的职能,并不具备对检测站服务的监督能力。”黄杰说,车检站设备是否达标、收费是否合理、服务是否到位等监管职能已不在车管所职能范围内,但群众大多对此并不知情,投诉多联系车管所,而他们需要转交投诉申请,处理周期相对较长。

记者了解到,6月10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厅、生态环境厅和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了《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等4部门关于印发全区机动车检验检测工作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对当前车检市场的诸多问题进行统一治理并探索建立长效解决机制,3家存在问题的检测站被车管所断网整改。

梁欢林说,在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车管所正与相关部门共商长效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探索由车管所受理问题后统一调查取证,再分批及时转交问题给相关部门,保证问题有人查、处理有落实、结果有反馈,以监管促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花钱又闹心 年检两宗“罪”

再去维修,再去年检,花销肯定不止这个数。关键是,经过我们代办的车,一般不会受‘暴力’检的折磨。”上述女性工作人员强调。

在记者希望继续进行咨询时,该工作人员身旁的电话响了起来。“好了,我们的业务量很大!你要想做的话,带上你爱车的交强险保单、车辆行驶证,新车一个多小时就完事,问题车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天时间!”说完该工作人员便挂断了电话。

□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作为拥有私家车的车主来说,肯定每年都会经历一次年检的“苦楚”。“前些年,每年年检时,自己仿佛是要上战场一样!今年不用愁了,560元全部搞定。”作为一个有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曹先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让曹先生省心的是,自己不用亲力亲为,只需花点钱,找“黄牛”代办服务。“我的一位朋友,为了保险起见,和大多数车主一样,在年检之前果断将车开去专业的修理店排查问题,目的是想一次性通过年检。可惜检测结果出来后,最终还是败在了尾气排放上,之后连续修了三次都没通过。最后,还是花钱找‘黄牛’过关的。”曹先生对记者感叹道。

为了保证车辆在路上行驶的安全性,并且让车辆尾气排放达标,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措施,即车辆到了规定时间必须进行年检,只有年检通过后才能上路行驶。在业内专家和广大私家车主看来,每年给自己的爱车“体检”,检测车辆的制动性能、尾气排放是好的,检查车辆制动性能是为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尾气排放检查则是为减少大气污染,为人们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不过,近年来,我国不少汽车年检市场渐渐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很多地方的汽车年检业务似乎走了“样”。“上述曹先生朋友的遭遇,是近年汽车年检市场出现的‘潜规则’的典型代表。”有汽车业内资深专家指出,其间存在利益纠葛和权力寻租等操作空间。

目前,被广大车主所诟病的汽车年检主要表现出以下两宗“罪”。一是,年检耽误时间。年检时需要排队,即使提前预约成功,在同一时间段去年检的车也特别多,如果车辆再有一点问题,那么一天的时间就耗在里面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进行车辆年检。二是,暴力年检。去车管所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工作人员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的情况,汽车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发动机会受损,很容易导致汽车报废。

记者以车主身份拨通了主做验车、代办年检服务的北京某爱车汽车服务公司的电话,该公司声称专业团队、价格透明、实时客服支持。“如果车辆没有大的问题的话,轿车上线是360元,再加上200元公司服务费,合计560元;如果汽车尾气超标,860元一次性包过。”该公司某女性工作人员向记者承诺。

当记者表示价钱太高,能不能优惠一些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市场基本都是这个价,不会降价。“我们能确保尾气不达标的车,一次性过。你想想,你要是一次性过不了,

年检数字化 还是“糊涂账”

□记者 韦夏怡 北京报道

私家车行驶到第六年开始面临每年的车辆年检任务。给车辆做体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本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几乎每个经历过年检的私家车主都心情复杂。数字化的时代,官方App预约验车显得更为便利,然而“谈检色变”依然是私家车主们难以解开的心结。

“如果图方便就找附近熟悉的修车厂代办吧”“验车场门口的黄牛也不是不能找,但是要谨慎,多半都是坑”“验车中说有点这那问题不用紧张,车场附近有维修调整的业务”……看了看知乎、咨询了有经验的同事,即将经历第一次验车的王女士做了一些心理准备。

在“交管12123”手机App预约上了,但也不知道大概排在几号,需要提前多久到车场排队。疫情稳定之后的某日,王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选择早上7点前到达验车场。清早的人不算太多,车场开了3条道引导车主排队进场。车场只收现金,在缴纳了所谓400元押金后,车主被要求去外面等待结果,空荡荡的大厅座位不允许使用,一排车主站在了门外墙边等着大喇叭召唤。半小时后,王女士被通知“您的车动平衡有XXX问题”,工作人员“好心”地表示“我们给你再复检下,争取通过”。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工作人员告知“没问题了,检测通过”并发放了年检标,一并附上的还有40元的复检费用单据。汽车年检费用是360元,加上这40元复检费用,400元的押金刚刚好。

2020年,汽车检验新标准开始实施。执行新标准的同时,新的检测所产生的费用由车主承担,费用上涨备受吐槽。车主张先生就在网上吐槽说,今年开年又迎来了“好消息”,多了三项更加严格的检测,广东这边的检测费用也从原来的200多元涨到了400元。还有地区的私家车年检费从之前的140元/次直接调整为290元/次,涨幅超过1倍。

由于车主会遇到尾气检测不达标、制动不合格等问题,因此在基础检测费以外又将产生一笔额外支出,有经验的网友们就此总结了一些“猫腻”。然而,针对这些“潜规则”,网友的看法是“知道了可能也没什么办法,顶多是被坑的时候心里有点准备吧。”灯光亮度检测通常被认为是检测中比较“坑爹”的环节。一般车主的灯光都达不到规定的亮度标准,但是在检测员的重新调试下,车灯都能“奇迹般”地通过检测,但是这个过程是要收取复检费用的。“有次验车说我大灯亮度不够,花了100块钱之后,检测厂的师傅用一把大改锥把我的大灯亮度调好了。”广东网友吐槽说。

在年检过程中,此前很多车主都反映尾气检测“太严格”了。“检测不通过可以接受,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检验,加上一次又一次的缴费,其中多少有点猫腻吧。在有的检测场,检测线的工作人员对尾气排放可能有问题的老车车主会进行暗示:只要给钱,可以包过。”车主郑先生吐槽道,在有些地方,年检涉及到玻璃透光率问题时,防紫外线车膜一般会被撕掉,但如果你懂“规矩”或者找代办公司,一般就能直接通过。

都是满满的套路。自己过十遍不合格,找中介一遍就通过,这不过是变相收取费用而已……有车主坦言,对于私家车检车的这笔“糊涂账”,或许找代办就不那么闹心了。

年检找“黄牛” 警惕新烦恼

□记者 林远 北京报道

年检一直以来是有车一族的头疼事,虽然流程并不复杂,但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排队等待上。也因此,为求省事,包括记者在内的不少车主宁愿多花几百块钱委托“黄牛”代检。

但其实,除了可以节省时间,很多车主也希望通过“黄牛”帮忙解决本来通过不了检测的一些问题,例如,尾气排放超标、刹车不合格、灯光亮度不达标等。

很多车主表示,目前国内的车辆年检环境并不好。有网友称,将车辆开到线上进行检测时,因为不允许车主跟过去,所以车主也不知道具体检测了什么项目,一刻钟后车子开出来,工作人员告知车主尾气超标就离开了。该网友表示,后来当场花钱雇了位“黄牛”,对方5分钟不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是同样的汽车,同样的尾气,但就是不知道“黄牛”用了什么手段。这位网友说,这样的年检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反而滋生了“黄牛党”,希望能予以取消。

实际上,更多的车主认为,对于应付年检,“黄牛”一般都比较有经验,知道检测前如何将车辆进入最佳状态,例如,排队等待时让车辆保持怠速,在检测前空挡轰油门几分钟,能够提高尾气检测的通过几率等。当然,也听说还有部分黑心“黄牛”为了通过尾气检测这关,直接用钢丝球堵住排气管来降低车辆的尾气排放,但此种做法特别容易损坏车辆原装的三元催化器,造成油耗陡增。

总的来说,现在的汽车年检流程复杂,也耽误了很多车主的时间,就算汽车没出故障,有时年检也不一定能通过,所以很多车主都呼吁进行相关改革。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的规定,从2021年1月开始,汽车年检将取消6个项目,随之而来的是私家车年检费的大幅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新规没有对让车主感到头疼的尾气检测实施改革,每次检测尾气仍需要将发动机踩到4000转,油门踩到底,并高转速瞬间收回。可以预见的是,为了通过这项检测,未来很多车主仍会考虑将车检交给“黄牛”代办,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