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京、沪、大湾区三大中心引领 沿海创新带和长江创新带成T字型分布
国家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格局渐成型
2020-09-17     □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科技部门获悉,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与此同时,包括天津、山东、江苏等6省市的纵向沿海“创新带”,以及四川、重庆、湖北等横向长江“创新带”,两者呈“T”字型布局也日渐成型。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记者了解到,国家提出中心城市(群)引领战略。它主要包括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创新型国家的三大核心支柱和动力源,并分别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协同创新合作。

“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现有基础、严峻形势、目标使命和发展路径等综合因素分析,我们提出面向203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想应确立为,自主创新、开放跨越、科技强国、引领发展,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实现。其中,‘引领发展’为我国‘十四五’暨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有时代特征所确定的内涵。”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光教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光认为,2035年我国要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意味着我国创新能力指数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优势更加明显。创新要素继续向中心城市或城市群加速聚集,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创新中心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

在专家看来,上述三大创新中心各有特点。京津冀一体化将显著提升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及大科学装置布局能力;长三角将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为牵引,形成研发、制造、营运全科技产业链的全球科技中心;珠三角则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制度优势成为市场牵引与科技互动的对外合作示范区。“三大中心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表示,未来各地区应当更多加强互补协作能力,借助上海的金融创新引导全国金融体系改革,北京的基础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够进一步加快全国科技创新的步伐,而粤港澳则是强化合作的突破口,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下转第三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