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主要负责人日前表示,将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大力支持引导企业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结合,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工信部也提出,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特点,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面向全产业链的技术供给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为打造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地方也相继推出真金白银支持政策,推动企业智能制造转型与项目落地。9月8日,广东省提出将分批组织遴选“广东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优先提供智能制造公共平台、技术、需求对接,以及展会、人才、金融等各项资源。天津明确支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大项目、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平台,给予项目总投资3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等。
不过,专家也指出,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缓慢,产业生态体系尚不完善等依然是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
程楠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集中在大企业,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后一段时期,要把试点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向更多中小企业推广,并着重解决其缺资金、少技术等困难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制造创造了机遇。”坤湛科技创始人兼CEO闵万里对记者表示,信息技术将上游制造业、下游产业链与终端消费者连接起来,使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实现同频共振。下一步需要瞄准市场导向,强化协同效率来提升产业链效率,面向中小企业鼓励建立行业先行标杆,强化政策、资金和人才激励。
程楠建议,下一步可引导有能力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开发适宜于行业智能化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APP,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同时对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给予更多财政支持,比如采用政府“创新券”等方式,对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发生的咨询服务费用、技术改造投入、后期运维服务等给予补助。
刘向东也表示,需要面向中小企业筛选出重点项目,确保新的技术投入有效,提升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评估项目的中长期收益,同时在项目审批等政策方面提供支持,并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