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21-01-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现有年金市场规模测算,本次权益比例上限的提高,理论上将为资本市场带来3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第二支柱加码发力的同时,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将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的发展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

有关部门也密集发声。符金陵透露,财政部正配合人社部研究制定支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的措施和政策,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等手段,布局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广大参保人员的养老待遇水平。银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也指出,我国储蓄存款、理财、保险资金三项规模合计已经超过150万亿元,这是庞大的金融资源,可转换为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资金空间非常巨大。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表示,第三支柱方面,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高度共识,有可能在良好设计和管理下迎来一个新的爆发期。

“我国多层次社保体系的短板在第二支柱、软肋在第三支柱。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不仅有助于提高退休生活保障水平,而且因其便携性好、积累周期长,也有利于自雇就业者、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获得养老保障。”张盈华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第三支柱受制于收入分配格局、养老金结构、税收激励政策以及监管制度等,发展潜力未充分释放。“2021年养老金改革的关键是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第三支柱,将储蓄等转化为具有长期收益的个人养老资产成为焦点。预计年内会有系列政策出炉。”

朱俊生建议,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个人自我养老保障能力。此外,对养老金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释放第三支柱的发展空间;优化财政和税收激励政策;完善账户制经营模式;完善个人养老金运行监管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