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聚焦实业主业 央企“瘦身健体”提速
房地产等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加快剥离,对融资性贸易“零容忍”
2021-01-07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要措施,2021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突出实业主业,“瘦身健体”提速。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国资委计划对中央企业主业管理进一步调整,实施更为科学的战略调控办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同时,还将实行专项行动,集中抓好“两非两资”剥离处置工作。加快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处置,清理无实质性股权关系的挂靠经营。下大力气清退“空转”“走单”、与主业无关、占资多、效益低的贸易业务,对融资性贸易(企业间以贸易为名进行资金拆借或融资)“零容忍”。

在这一要求下,目前众多中央企业已列出清单,明确时间表。业内人士建议,在引导中央企业加快剥离“两非两资”的同时,要继续深化推进专业化整合和战略重组,并且加强竞争性央企资金利用效率效益考核。

压减发展质量不高的三级工程公司47户;将涉煤企业整体划转中煤集团,并在全公司“非主业相关业务”专项治理工作中,剥离重组60余户非主业企业;累计压减规模小、效益差的非施工板块法人企业205户……结合产业调整,中国中铁2016年以来累计压减法人企业377户,压减比例达34.9%,安置职工1.3万人。

“此举节约管理费用5.1亿元,回收和吸引资金93.2亿元,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中国中铁副总裁任鸿鹏介绍说,2019年公司制定了用三年时间再压减不少于150户,压减比例不低于15%的任务目标。

这并不是个例。2020年,国资委将重新厘定中央企业主责主业提上日程,提出央企要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两非”剥离,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的“两资”处置,组织清理长期不分红甚至亏损的参股股权,清理未出资、不控制却冠以中央企业名号的“冒牌央企”,清理多年处于清算状态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企业。

高压态势下,中央企业“两非”剥离、“两资”处置步伐持续加快。2020年8月10日,国家电网迈出了彻底退出房地产领域的关键性一步——剥离旗下地产业务的最主要平台鲁能集团。而航空工业集团在有序退出了地产、煤炭等非主营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央企战略性产业重组,完成了船舶制造、地产物业等资产交割。中国中化等一些央企也纷纷转让房地产相关业务。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翁杰明在2020年12月29日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说,2019年年底以来,国资委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进中央企业切实加强参股经营投资管理。目前已清理退出187项,收回资金34.5亿元。目前已收回违规使用央企字号、商标等无形资产105项。

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2021年要以实施“十四五”规划为契机、为引领,加快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突出实业主业。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分步调整优化企业主责主业,严格执行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下转第二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