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委员通道”话国计民生: 从“柴米油盐”到“星辰大海”
2021-03-05     □记者 李志勇 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4日正式开幕。在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上,7名全国政协委员就粮食安全、信息安全、生命健康、火星探测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针对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稳定在470公斤左右,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特别是作为口粮的稻谷和小麦,多年更是产大于需。“这些年我国粮食绝对够吃,但粮食安全的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他表示,要让国人吃饱吃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过“十三五”育种科技攻关,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可以说,“中国粮”主要用上了“中国种”。我国正在加紧建设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新的种质库今年建成后可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保存能力将位居世界第一。

万建民同时表示,虽然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但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为此,中央及时部署打好种业翻身仗,通过保护种质资源、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强化粮食安全。

针对信息安全,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表示,现在国家进入数字时代,但数字化技术也给网络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网络安全不仅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也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网络安全是数字化战略的底座。

针对生命健康,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呼吁,全民重视心肺复苏学习,政府重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从国家文化、民族意识层面重视心肺复苏和急救体系建设。

“委员通道”上谈论的话题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星辰大海”。

“为确保后续任务的顺利,‘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后,还要对预选着陆区乌托邦平原的地形地貌进行详查、对进入火星的飞行走廊气象进行观测,以免着陆火星时遇到沙尘天气,经风险评估后,在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进行巡视探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说。

他说,今年中国宇航发射有望首次突破40次,中国空间站将进入建造阶段,“天问一号”还将完成对火星的后续探测。“此时,‘天问一号’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轨道上进行环绕探测,各项指标正常。”包为民说,4日又传回了高清近火局部照片,这是中国首次拍摄的近景火面图像,这里蕴含着大量的科学信息,等待科学家们去研究。

他介绍,截至目前,全球共开展了近50次火星探测,但2/3的探火任务均以失败而告终,说明探火之路险象环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效率高、挑战大、创新强,一次将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探测,“三步并作一步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