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党支部”:
雪山上擎起鲜艳党旗 助力西藏矿业发展
2021-05-24     □记者 王文博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平均海拔3900米,最高达到5300多米,气候条件极为恶劣,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至60%,人即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也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被称为“山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的生命临界区。

就是在这样一个地区,有一支党员队伍,他们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克服因高寒缺氧引起的头晕、呼吸困难、腿脚乏力等症状以及多年冻土、生态保护等难题,常年扎根在海拔4400米到5300米的区域,勘探、测量、施工、环保、生产,顶风冒雪、风餐露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地质勘探任务。

这支党员队伍就是中国黄金集团西藏华泰龙公司所属一支奋战在最前沿的基层党组织,并以工作区域的海拔命名为“5300党支部”。

5300党支部的前身是5300前线指挥部。2007年12月9日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西藏自治区注册成立,开始在甲玛矿区进行矿权整合、地质勘探、项目建设、企业运营,按照“支部建在一线、党小组建在作业班组”的模式,首先组建了5300前线指挥部。在此基础上,2009年10月,西藏华泰龙公司党委正式组建5300党支部。

5300前线指挥部里曾经活跃着一只敢于挺进生命禁区、挑战生命极限的年轻队伍——雄鹰测量队,是5300党支部精神的缩影和骄傲。他们由一支10多人的年轻大学生组成,组建之初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常年奔走在生命禁区。

有一次,大雪封山,陈建设等四名测量队员完成任务后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筋疲力尽的他们随身带的干粮只剩下两个又冷又硬的馒头和五斤土豆,光秃秃的山岭没有柴草,他们只好捡来冻干的牛粪当柴点燃,大家共同“分享”了带着难闻烟熏味的馒头和土豆,这也成了队员们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美餐”。也正是靠这两个馒头和土豆,他们硬撑了三天,用他们的话说是“与日月相伴、与牦牛为伍”。

但就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测绘任务,绘制的大比例尺平面图堪称西藏地区第一图,为甲玛项目的建设、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的先进事迹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2010年7月19日,甲玛项目一期工程(6000吨/日)投产运行,创造了高原矿业资源开发的奇迹,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013年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启动,5300党支部再次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最艰苦、最关键的任务。

5300党支部内部流传着五个之最:离天空最近、氧气最稀薄、管理坑口最多、工作面最广、施工队管理最难。在这样的环境下,5300党支部的全体干部职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精神,顺利按照进度完成二期项目建设的各项既定任务,充分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样一支坚强的团队,为了华泰龙项目顺利实现达产达标,夜以继日,舍生忘死,最终换来了西藏矿业的发展——一座投资超百亿元、年产值超40亿元、年利税超10亿元,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和装备的大型现代化矿山正在崛起。

矿山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年,华泰龙搭建利益分享与脱贫致富的平台,按照公司占总股份51%、甲玛乡群众占股份49%的分红模式,公司出资1900余万元,组织全乡全部655户3850名农牧民,入股成立甲玛工贸有限公司,开展工程运输、绿化环保、劳务服务等领域合作,创建了高原矿业和谐共建的“5149”民族团结新型管理模式,累计实现创收5.3亿元,现已分红12次、共计1992万元。

同时,支持矿区周围群众为矿山建设提供各种服务,累计支付劳务费用近2亿元,真正实现了“企业得发展、百姓得实惠、地方经济上台阶”的三方共赢。

这种引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的产业扶贫模式,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称为“甲玛模式”,成为西藏地区企业和地方一体发展、和谐共建的典范。

如今,5300支部还在与时俱进,继续探索发展新模式,以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精神,不断创造新的奇迹,让鲜艳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屋脊之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