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21世界5G大会: 中国5G应用案例已超万个
2021-09-06     □记者 王晓洁 李放 盖博铭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近日于中国北京举办的2021世界5G大会上,一台小巧的红色机器牛在展厅里自如抬动四肢行走,还时不时为观众表演起“作揖”。

研发生产这种机器牛的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它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电力巡检,时速最快可达17公里,大大节省了人力消耗。

在这次以“5G深耕,共融共生”为主题的大会上,煤矿勘探、医疗急救、物流运输、港口管理……诸多如机器牛一般的5G“黑科技”云集一堂,展示着技术给生活及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改变。

8月3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这次大会开幕式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开通建设5G基站99.3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95%以上的县区和35%的乡镇,全国5G应用案例超过一万个,涵盖钢铁、电力、矿山等22个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有关领域,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为推动5G行业应用,这次大会特别设立了行业应用创新论坛,发布了5G十大应用案例,覆盖农业、医疗、智能制造等各个领域。基于5G的“上车即入院”急救诊疗创新就是其中之一。

“重症创伤、心梗、脑卒中等发生以后,前4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超过8分钟,救治的成功率将降到5%。”论坛上,中国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主任陈海鸣解释,传统的急救模式——急救调度、车上抢救、院内抢救,前两个环节目前仍难以与院内抢救无缝对接,而5G急救车的应用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点。

陈海鸣介绍,患者进入5G急救车后,随车医生可通过手环快速识别患者身份,获取既往信息和健康档案;通过监测仪将车载数据实时传输到院内指挥中心的专家团队;AI语音笔全程录制语音病例;AI眼镜让随车医生和专家团队实时沟通……通过“5G+4K”的传输手段,车内情况直接传输至医院指挥中心大屏。

“相当于将一个专业团队的救治能力前移到救治现场,做到‘车院零距离’。”陈海鸣说。

这次大会中,煤矿开采、钢铁制造等传统行业也分享了5G技术的实践应用经验。

“无人行车是贯穿钢铁生产全流程的重要生产起重设备,我们在玉溪新兴钢铁实现的第一个应用场景就是5G无人行车。”中国电信玉溪分公司总经理孙荣清介绍。

孙荣清表示,利用5G网络特性,公司将每台行车的改造成本从200万元降至70万元。目前已完成改造的8台行车,远程可看、可控、可管,生产效率提升62.5%,每年节约人工成本320万元。

在孙荣清看来,5G无人行车只是“5G+工业互联网”中很小的一个案例,“通过5G网络的解耦和重构,将钢铁厂与现有网络充分融合,以行业大数据支撑业务重构、钢铁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生产无人化、作业远程化、安全智能化、管理可视化的智慧钢铁‘新四化’。”

来自20个国家的1500余位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这次大会。中国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副司长邱钢在大会上表示,5G赋能各个行业的产业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提升了中国乃至全球产业数字化的水平。

在山东,青岛港通过5G打造逐步实现港口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在浙江农村,田间地头的5G设备帮助农民精准种稻养鱼;在三一重工,5G全连接应用贯穿业务全流程,覆盖设备互联、生产制造、视觉管理等8大类……经过多年研发与应用的探索,5G技术已渗透到中国百姓生活和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

“5G应用本身也是研发和创新,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推动5G加速落地到千行百业当中。”邱钢期望。

(参与采写:饶淼、苏醒、方安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