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在天津开标,这也是继冠脉支架国家集采后,第二个进行国家集采的高值医用耗材产品。本次采购产品范围为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全国共5804家医疗机构参加,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按2020年采购价计算,公立医疗机构人工髋、膝关节采购金额约200亿元,占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10%以上。采购周期为2年。
根据拟中选结果,共有48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44家中选,中选率92%。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有业内人士表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因外伤、运动损伤、退变老化等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极大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机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骨科耗材技术分类和组合复杂,难以直接竞争,长期以来是集中采购的难点,价格虚高明显,患者负担较重。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铁军表示,此次集采为推动集采制度框架更完善、规则更成熟做了有益探索,对深入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张铁军表示,本次集采将临床完整手术所需的多个主要部件组合为产品系统实施采购,避免部分必要的部件因未中标而短缺,以及部分部件因未被纳入集采而涨价,确保临床治疗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充分考虑临床伴随服务费用水平。同时,对企业的供应能力、医疗机构的需求、产品适应范围和供应的区域进行分组投标。
此外,人工全髋关节和人工全膝关节根据部件材质、工艺的不同,最终的价格差异较大。此次集采报价中,生产企业不仅要报整套产品价格,对其中的单个组成部件也要进行报价,以便于患者今后在关节翻修的时候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集中带量采购中部分外资企业主动弃标不同的是,此次外资企业参与度极高,大部分外资企业产品均中标,其中强生实现了全品类中标。前瞻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骨科植入关节市场国产的占有率仅为27.56%,进口的为72.44%。
“全国患者将于2022年3月份以后陆续用上降价后的中选产品。”张铁军表示,为确保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全国顺利执行,还将同步施行中国医保医用耗材登记系统(人工关节类),用于追溯监测人工关节的生产、流通、使用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做到全流程全周期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