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12月发现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到2021年6月肿瘤切除术一周年,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抗癌战役上半场的胜利,也由此切身体会到中医药的多种确切疗效以及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主任黄金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有丰富经验。他领导的针灸微创肿瘤科是全球首家用针灸治疗肿瘤的科室。在笔者的求医过程中,黄主任开出了“量身定做”的包括针刺联合化疗在内的保肛控便治疗方案。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黄主任还特别强调“食疗”对康复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管住嘴、迈开腿”“少吃大鱼大肉”已成为口口相传的健康养生方式,但知易行难,肿瘤患者能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遵照中医师们所要求的“饮食自律”,直接决定了“食疗”的成败。生活方式的改变事关体内环境的改善,防止“不良土壤”再生毒芽儿,这可是一件天天要遇到的大事,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事实上,从笔者确诊的2019年12月20日开始,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女儿、江苏南通良春中医医院院长、肿瘤与风湿病治疗专家朱婉华就嘱咐停食大鱼大肉。笔者从此开始了至今的全素生活。
2020年2月,笔者第一次到黄主任那里看病,医嘱就忌口凉甜(红薯、蜂蜜、水果、酸奶等),虽然没写“不鱼不肉”,但在他的科室,这其实也是对绝大部分患者不成文的规矩。
黄主任解释,肠道肿瘤与脾虚痰湿有关。“生凉甜”伤脾,脾气虚容易生痰湿;甜食最容易生湿。肉生痰湿,鱼生热,鱼与肉难消化,也伤脾,脾虚再次生痰湿。近年有研究发现,甜食不仅助力肿瘤生长,还损伤免疫细胞功能。肉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诱因。因此,通过合理饮食改变肿瘤生长环境,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黄主任还介绍,国外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肿瘤患者免疫息息相关,不合理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从而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
对于上面的观点,笔者过去多多少少听说过,只觉得是正确的大道理,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确诊后才明白,不听专家劝,健康就会出问题。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有趣的是,黄主任但凡号脉“摸出”患者吃了油腻的食物,必定严厉追问。黄主任的诊断简直是明察秋毫,患者就算“狡辩”也没用。血检项目的癌胚抗原指标升高,就有可能与吃大鱼大肉或干果类油腻食物有关,这也是笔者亲身体验到的。
自从确诊以来,笔者按照中医医嘱,不仅禁食红肉,鸡肉鸡汤也很少吃了。只是当治疗得太辛苦,或是抽血做了检查后,笔者就忍不住偷吃个鸡爪。最好笑的是,一次在化疗中,想给自己补一补,买了几只酱鸭翅。正提着鸭翅,就接到了朱婉华院长打来的问安电话。她不断提醒千万别嘴馋,饮食要有禁忌。还举例说,有个医学专家,肿瘤治疗本来很有效,但数次在山珍海味面前未能抵住诱惑,结果前功尽弃。朱院长的提醒顿时让笔者羞愧万分。
无独有偶,黄主任的不断提醒和“恨铁不成钢”的训斥,也使绝大部分患者对进食肥甘厚腻之物心存“负罪感”。况且,黄主任及其科室的中医大夫,对脉象都摸得很准。不论是肉类还是水果,只要患者多吃了甜咸冷腻的食物,大夫们都能通过号脉检查出来,堪当精密的探测器!
于是,从2020年2月开始,笔者几乎没有吃过一个水果。有一次在化疗后第四天就忍不住吃了两个开水泡过三次的生西红柿。结果黄主任号脉时就发现了异常,还高声说要批评主管大夫:怎能放任患者在化疗期间吃生东西,结果造成脾胃运化大问题。
其实,每次从黄主任那里看病回来,笔者就对自己的饮食偏好开始反思。看中医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不断修行的过程。而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对健康常识的相关理解也是不全面的。
笔者是中医迷,看过一些中医普及类书籍,但对很多问题的认知仍显粗浅。比如,有观点认为,每天一个红薯有利于“排毒”,健康无比。殊不知,对于笔者这样脾胃虚弱的人,天天吃红薯会积累湿气,然后在体内往往演变成瘀堵。正所谓,“甲之美食,乙之砒霜”。
笔者不敢说百分之百遵照了黄主任的“禁食清单”,但一年来,笔者确实经受住了不少“美食诱惑”,比如朋友请客吃日料,看着大家美美地吃着生鱼片,笔者却只能“享用”清汤寡水。
原本以为,不吃水果不吃肉,有可能造成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结果术后一年的相关体检项目令笔者惊讶,营养指标都达标。至于营养品,黄主任并不提倡。术后一年的肠镜、肝肾B超检查和血检都合格,不言而喻,一切素食的“苦”都变成了笔者真正的“甜”。
(本文作者为中央媒体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