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三大战略”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1-10-29     □记者 张汉青 胡正航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设银行近年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积极转变业务经营理念,开拓自身发展事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同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资产质量保持良好,实现了集团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据介绍,自2017年以来,建设银行契合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趋势,先后推出了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建设的大局中,为战略落地和推进找到了出路与途径,成功构建了新金融格局下的多元化经营局面,形成了业务发展的裂变效应。

住房租赁:由探路者成长为领跑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建设银行开始思考如何让“房住不炒”理念贯彻落地,主动扮演起市场探索者角色,为“房住不炒”寻找市场的“着陆点”,住房租赁战略应运而生。

不观望、带头做、大胆试、大胆闯,是建设银行对深入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理念的鲜明态度与积极行动。建设银行与全国300多个地市政府签订住房租赁方面的合作协议,从制度保障、平台建设、房源供给、运营监管、金融服务等多个渠道入手,为“房住不炒”提供切实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比如,建设银行打造“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为园区蓝领、职场白领、青年创客等群体,提供舒适的租住环境;在广州、杭州、济南等试点城市,与140多个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对接;持续推进住房租赁企业股权交易服务试点,积极拓宽住房租赁企业融资渠道等。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建设银行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国96%的地级以上行政区,为1.4万家企业、37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累计完成房源核验超过1000万套,合同备案600多万笔,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监管工具。

记者注意到,建设银行在金融界举起住房租赁的大旗,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为国内金融支持租购并举、健全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蹚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成功地由一个市场探路者成长为领跑者,为“房住不炒”找到了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说:“我们推出住房租赁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充分发挥国有大行的资源整合优势,替国家分忧,替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人们不再为住不起房子而烦恼。”

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快速增加到2021年7月底的1.46亿户。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有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近1亿户,市场大、覆盖面广,直接带动近3亿城乡人员就业,成为国民经济多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元素。到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已达180.2万户,同时贷款不良率稳定保持在1%以下,表明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越来越强。

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的问题,建设银行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主动调整业务机构,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战略,将小企业、小行业纳入服务范畴,适时向社会推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普惠金融服务,并借助自身科技力量突破在担保、抵押和信用等方面对小微企业的限制,积极落实普惠金融“两增”发展要求。截至今年6月末,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万亿元,用实际行动为共同富裕添薪助燃,在国内普惠金融市场占比一度高达80%。

比如建行“惠懂你”产品,通过强化数据资产的经营和信用转化,以大数据综合评价为手段,破解信息真实性和不对称难题,打造了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的互联网线上业务运营模式,成为全国众多中小微企业心目中的明星产品,不但深受中小微企业青睐,也因其开放性而受到同业尊崇。截至2021年6月末,平台访问量1.75亿次,下载量超过1700万次,认证企业超过550万户,授信客户超过100万户,授信金额超过7300亿元。

正是对“普惠金融追求的是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理解,建设银行进一步解放思想、广开思路,深层次融入服务国家普惠战略,创新推出了“善营贷”“善担贷”等“善”系列产品,通过打造信贷产品超市,针对小微企业、农户等客群的经营特征、业务场景、所属行业、风险特征相似或处于同一产业集群、商圈等,以定制化信贷服务方案,最大可能地把大众客户纳入共同致富圈,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普惠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田国立说:“银行本身就是一个大平台,先天具备平台经济的规模优势和渠道优势,如何将这种势能转化为动能,服务社会是我们思考最多的内容。”

记者采访了解到,建设银行凭借自身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主动对接国家数字化治理战略,在数字技术加持下,通过对外赋能发挥金融科技示范作用。

建设银行依靠金融科技广修“金融水利工程”,利用共享经济概念,让金融活水畅通经济社会的微循环,纾解政府难点、社会堵点、百姓痛点,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

在助力优政方面,建设银行结合自身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实践积累,与28个省级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助力13个省份、10个市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平台落地,在PC端、APP、小程序、网上大厅、银行智慧终端、线下实体等6大渠道,建起了全覆盖、打破时空界限的政务平台,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成为现实。

如今,建设银行智慧政务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2.8亿,累计业务量超过22亿笔,成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同时,建设银行还开放全行1.4万个网点,提供政务服务可办理预约查询事项4600多项。

在赋能兴企方面,建设银行运用物联网、位置服务、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为上下游、买卖双方搭建涵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链条的智慧平台。比如基于帮助企业平衡供需余缺,创新推出“全球撮合家”跨境智能撮合平台和“互联网+会展+金融”的“数字会展”平台,为2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50多场跨境撮合活动,助力5000家企业实现在线跨境经贸和投资对接,助力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在服务惠民方面,建设银行与村“两委”、卫生院、商业超市店主等合作,在全国建成54万个“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将政务服务、社保民生、教育培训等功能,通过一台物理终端,将现代金融服务送到田间村口。推出“民工惠”产品,实现农民工工资实名制、零拖欠和精准到账。开放建行教育培训资源,线上线下累计开展“金智惠民”培训4万多期,惠及331万人次,让高端讲座与防金融诈骗、防治果树庄稼病虫害等实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赋能同业及监管方面,建设银行本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金融格局的理念,向金融同业输出风控技术和工具,实现行业风险共治,已累计向838家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慧风控”系列智能化风险管理产品。为云南、山东、上海、重庆等地方金融监管局搭建起金融监管平台;为银保监会搭建“互联网+监管”平台,方便监管人员全面看数、轻松取数、便捷用数,促进监管业务提质增效……

开足马力:金融国家队服务国家战略

显然,建设银行已将自身发展嵌入到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并依靠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同步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1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建设银行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精准支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金融需求、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实现净利润1541.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2%;净利差收益率为2.13%,同比下降7个基点;资产质量稳步提升,不良率为1.53%,较去年底下降3个基点……

记者采访发现,建设银行之所以能获得高质量新发展优势,与其以自身业务转型去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趋势,在适应这种趋势变化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成新发展格局下的业务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走出舒适区、主动探索与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金融行动有着直接关系,建设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曲线和新金融业务的发展曲线已经开始接续搭力、相融并进,实现了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融合发展,利润来源亦呈现多元化格局。

当前,用金融活水浇灌出来的要素市场丰富多彩。建设银行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做法,除了是自身发展需要,更是想吸引和引领国内众多志同道合者,一起加入到支持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队伍中来,为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

专家表示,当金融国家队开足马力,去千方百计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信共同富裕的步伐一定会越迈越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