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暖” 中国节能绿色保供马力全开
2021-11-29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不烧煤,不烧油,不烧气,污水、生活垃圾也能变“废”为暖。在山东金茂湾小区,这样的故事就在上演。距此一公里的团岛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中节能海蓝恒源新能源中心,经过水源热泵主机,提取中水中的热量,再转送到小区居民家中。

作为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节能”)全力以赴扛起绿色能源保供责任。利用水源热泵技术,提取江、河、海水中的热量为居民供暖;利用回收树枝、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燃烧发电,产生的热量为居民供暖;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产出绿色电力,同时将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可替代燃煤小锅炉,供工业企业用气。

10月份以来,中国节能马力全开、挖潜增产,供能面积达2350余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绿色发电量超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

栖霞是烟台苹果的主产地,每年会有大量被修剪掉的苹果枝条无法合理处置,中国节能因地制宜建立生物质发电项目,将其从农户手中收购过来,用于燃烧发电,再抽取蒸汽加压后送入城区管网,为市民供热。其下属生物质发电项目担负着栖霞市主城区供热任务,目前供热面积约计226.86万平方米,供热户数为2.3万户,比照去年同期增加了10.72万平方米,增加户数516。

这背后是该央企聚焦低品位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以节能保供能。今年保供以来,中国节能在区域能源供应方面累计供热面积达1938万平方米,今冬明春供热总量预计可达558万吉焦,同比节能率超过30%。

不只是供热,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还可替代燃煤小锅炉,供工业企业生产使用。

中国节能所属山东临沂固体废弃物生态循环产业园,涵盖了垃圾发电、餐厨、供热、污泥等八大处理系统,处理生活垃圾产生的余热在保障园区各单元使用的同时,为81家板材企业,2家加热热水企业供汽,替代了130多台板材企业燃煤小锅炉,年可节约标煤4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万多吨。

数据显示,保供以来,中国节能所属项目累计供气18.6万吨,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在供热、供气的同时,中国节能加大绿色电力供应。11月2日,中国节能所属河南嵩县石场村455.4kWp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11月15日,中国节能下属昌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实现首次并网发电……今年,中国节能新增20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运营,预计到今年底还有8个风电项目可实现全容量并网,共计695MW。

为保障新投运项目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节能通过重点开展“提质增效帮扶工作”,建立起本部定点帮扶,大区区域帮扶的帮扶机制,通过“新老项目生产值轮换”,成立“新项目调试帮扶专班”等具体方式,使新投运项目实现建运平稳过渡,提高设备作业率,全力保障机组应开尽开,多发满发,累计供电8.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4%。

保供以来,中国节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总量也纷纷达到新的峰值,仅风电的日均发电量就同比增长了70%。下属风电各区域公司根据所在区域风资源情况,在时间维度上优化工作安排,全力开展保电量工作,迅速开展发电设备的定期维护、技术改造等工作,力争各设备保持在良好运行状态。风电甘肃马鬃山第二风电场项目提前4个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绿电约6.6亿千瓦时。

绿色能源供给侧效率的提升还有赖于数字化管理。中国节能下属太阳能公司通过深化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再升级不断提升清洁能源保供能力,10月份以来累计发电量约4.4亿度,日均发电量约1400万度。依托“能源互联网平台”构建中节能智慧运维体系,开拓能源互联网模式,构建大数据共享、协同联动一体化管控,使电站实现“本部-区域-电站”多级管理模式,电站运维效率提升50%、日发电量提升约6%。应用能源互联网平台精准发力,有效保障企业及居民用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