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面临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把脉寻方
2022-05-27     □记者 秦天弘 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5月22日至26日,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此次年会主题为“历史转折点:政府政策和商业策略”,将聚焦影响多极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地缘经济挑战,包括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乌克兰危机等议题。此次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是2020年1月以来,这一活动首次回到达沃斯以线下方式举办,为凝聚携手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国际共识提供了契机。
图为5月22日,参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高企、供应链脆弱、能源和粮食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本周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则成为观察世界经济的重要窗口,再次竖起“世界经济风向标”,为当下面临的多重挑战进行把脉。

合作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关键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大幅放缓,部分国家对本国商品和产业的保护心态明显加强。在此背景下,本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把“促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放到所有议程的最前列,并在众多会议中占据了很大比重。

在名为“全球化的未来”的分论坛上,不少与会者认为,全球化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在转变形态和重组,并未出现倒退。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介绍,尽管受到疫情冲击,全球贸易额仍在2021年创下新高,达到28.5万亿美元,“说明一切都在强劲反弹”。

全球物流公司亚致力物流首席执行官兼副主席塔里克·苏丹则认为,全球化正遭遇挑战,但其两大驱动力——人口结构变化和技术变革没有停止。全球化未来可能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继续发展。哥伦比亚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亚当·图泽说,全球化不会出现大幅倒退,全球化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很有韧性的。我们要认识到一个现实,那就是全球化正在重组。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在世界经济论坛首日的小组讨论中呼吁继续推进全球化,同时也呼吁对世界市场进行改革。哈贝克表示,高通胀、能源危机、迫在眉睫的粮食短缺和气候危机只能靠各国一起克服。而主要由增长和利润利益驱动的全球化必须变得“更公平和更可持续”。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指出,地缘冲突引发能源危机、通胀高企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这一系列经济危机中尤为脆弱。想要避免在今年再度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各国应审慎使用货币政策,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的政策,继续在全球价值链上进行合作,以共赢的方式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携手应对粮食危机刻不容缓

论坛执行主席施瓦布特别提及,战争、疫情和气候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脱轨。当前全球经济已经失衡,面临债务高企、通货膨胀攀升等问题,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全球人口面临生存选择,甚至重新陷入极端贫困或饥饿。这些问题必须在本届年会得到正视,全球粮食危机尤其需要立即关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论坛上表示,全球多国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其中食品价格更是关乎民生的关键因素。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简·弗雷泽在论坛上表示,不同地区的人们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粮食危机将成为非洲人民最关注的问题。

“不开放港口是对全球粮食安全宣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在会上称,如果乌克兰的敖德萨港口不开放,将增加全球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必须让乌克兰的农田恢复运转,开放港口、稳定市场、增加全球粮食产量。”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理办公室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玛丽亚姆也在会上指出,需保持市场开放,保障粮食贸易流顺畅,从而避免发生饥荒。同时,她还表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食品供应链各环节需共同努力。

面对粮食短缺风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增加粮食和化肥供应,减轻市场的压力;同时,不应限制出口,而是将盈余的粮食提供给那些最需要的人。其次,社会保障体系应覆盖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再者,资金至关重要。国际金融机构需进行慷慨投资,官方发展援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此外,各国政府必须支持农业生产,投资于保护农业粮食生产者的有弹性的粮食系统。

中国仍是全球增长重要引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世界经济进一步遭遇逆风,全球通胀将呈螺旋式上升。她同时表示,在“短期逆风”过后,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谈到中国经济前景时,戈皮纳特说,现阶段中国要应对疫情和其他方面的短期逆风,“当然,它仍然是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从全球经济角度来看,戈皮纳特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贸易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都有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表现出的经济韧性、对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支持将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胡逸山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遭遇“寒流”的困难时刻,中国经济运行表现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信心。谈及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发展,胡逸山认为,中国为投资者提供的优惠政策持续性强、配套措施互相协调,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我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中国在吸引外资上所积累的经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