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价值 可成ESG标准试金石
2022-05-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潘悦 制图

□衣学东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国际资本不断提高ESG(环境、社会、治理)标准,ESG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合作的新手段,我国ESG本土化工作意义重大而紧迫。广大国企央企应抓住机遇加速转型,在ESG国际标准、强制性标准出台前,强化“三个典范”建设,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展现世界一流企业ESG风采。

ESG已成国际竞争合作新手段

一是ESG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即将出台,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产业发展、投资运营形成新的壁垒。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ISSB)已出台ESG信披国际准则征求意见稿(《与可持续性相关的一般披露要求》《与气候相关的披露要求》),计划在今年年底发布,国际资本市场有可能在两年内采纳ESG国际披露准则,这对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国际投融资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统一ESG国际标准口径,ESG评级和投资或将受制于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联合宣布,他们将协调各自的工作方案和标准制定,统一术语和指南,形成企业报告系统的“双支柱”:以投资者为中心的资本市场披露标准(IFRS制定,多为欧洲企业采用)和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可持续性报告准则(GRI制定,多为美国企业采用),“双支柱”企业持续发展报告和财务报告同样重要,这将对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ESG评级投资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冲击。

三是欧盟等已经开始实施ESG限制措施。欧盟的碳边境税政策和碳足迹评估要求,一方面使欧盟成员国会依据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来征税,形成新一轮绿色保护主义,产生引发贸易摩擦的威胁。另一方面通过碳足迹评估报告或可窥探我国产业布局情况。

企业社会价值是ESG评级测算方法新选择

2020年12月,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下,国资委研究中心和韩国SK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了企业社会价值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两年来,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社会价值与ESG是一块硬币的两面。ESG评级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量化评价,企业社会价值是ESG评级的货币化体现形式。

一是ESG是从非财务角度挖掘优质公司,推动公司强化社会责任管理。企业社会价值是促使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成本与效益观念,从货币化视角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管理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二是ESG指标量化评估主要是非财务风险,由外部组织通过评级分类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倒逼企业注重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社会价值是从企业主动开展内部绩效评价来有效推动企业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赢得潜在的客户,更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是ESG投资是企业有效地融入当地、实现共赢发展的对话机制,是联合国、OECD、欧盟绿色发展理念的产物。而企业社会价值投资,以更加直观的货币结果,展示出利益相关方更加密切的利益绑定和价值共生。

综上,企业社会价值是通过指标设计、基线设定和模型测算进行的绩效货币化,更注重社会责任的投入与产出关联,是ESG测试方式的优化升级。

未来工作重点在深化企业社会价值推广

近年来,国资委研究中心与中外企业、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专题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两期专题研究,第一期研究(2019-2020年)形成了企业社会价值框架性指标体系与计算公式,阶段性成果《中韩企业社会价值研究》即将出版发行;第二期研究(2021-2022年)重点优化环境领域指标和计算公式,围绕环境污染、循环利用、环境修复方面,从总量和改进量测算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实际绩效,即将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相关子企业进行货币化测量。

二是积极推动标准制定。研究中心已经对接全国工商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及相关行业协会,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指导下,研制中国企业社会价值国家标准体系,目前研究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的《企业ESG披露指南》已对外发布并将于6月1日生效。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参加博鳌论坛企业社会价值ESG分论坛、中国企业论坛(山东济南)等一系列会议,持续宣传社会价值理念,让企业、机构、社会充分认识到,企业通过主动管理社会责任是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与效益的。

下一步,企业社会价值实验室将在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指导下,深化企业社会价值推广工作。一是聚指标,与贯标ISO26000和中央企业分类考核分类核算改革相结合,在前期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计算公式,做到既能够货币化测量,又符合改革要求。二是做服务,以评价为抓手,针对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合规经营进行社会价值测算与评价,推广企业社会价值理念。三是创品牌,建立企业社会价值标准体系,让企业社会价值测算工作行稳致远,为中国企业适应ESG国际标准作出贡献。

(作者为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