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提质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开启
2022-06-08     □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仍处于发展机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和任务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应如何展开?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明确主要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并下发至地方。这是继2014年我国出台首个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后,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提升至64.72%。

有关人士表示,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城镇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也正是源于此,上一轮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城市发展暴露出一些应予以重视的问题。例如,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聚,小城市及县城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部分城市建设忽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贪大求洋。”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城镇化进程面临增速换挡。上述人士表示,我国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镇化动力依然强劲,农民进城仍是大趋势。但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周期,人口总量和结构或发生变化,进城务工人员规模将趋于下降,城镇化将从快速发展后期转向平台发展期。

“由于发展基础和条件的改变,我国城镇化战略必须作出调整,此次《规划》便是对这个重要历史阶段给予明确指引。”上述人士透露,根据目前城镇化率已近65%的现状,我国城镇化率阶段性新目标稍有调整。同时,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也给出了时间表。

根据《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立足基本国情、遵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要将“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城镇化全过程,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主动力。”同时,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着力增强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下转第二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