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22-06-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发展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通过推动城市集约紧凑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对此,刚刚批复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也作了相关表述。

“两轮新型城镇化发力点的变化,可以看到背后政策导向的变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2春季论坛上表示,新一轮规划的一个新亮点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调“城乡融合”,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县域作为就地城镇化的载体作用正在不断显现。以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为例,根据河南省官方数据显示,县级城市(县城)吸纳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较为明显,2010年-2020年县级城市(县城)新增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接近5%,高于市辖区的城镇人口年均增速。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比较看,县级市、县城2010年-2020年城镇化年均增长率均明显高于市辖区。县级城市已逐步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单元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落户的主阵地。

国泰君安分析师方奕表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成为新特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县城的上下衔接功能和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愈发凸显。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重要一环,加码县城投资既有必要又有潜力。

方奕表示,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有利于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需求。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