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97%改革试点任务落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壮大
迎三年考 江苏自贸试验区交答卷
2022-08-26     □记者 王文博 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9年8月,第五批自贸试验区名单出炉,江苏便是其中一员。自此,坐拥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外向型经济大省,翻开了开放发展新篇章。

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使命,江苏自贸试验区定方案绘蓝图,并以三年如一日的干劲,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定位,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在国务院给出“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期限的三年考之际,交出了“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110项,占比超过97%”的答卷。

高标准打造改革创新高地的同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拔地而起,带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下足硬功夫 三年制度实验结硕果

从一个初创企业发展到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位于南京片区的楚航科技在三年间成长壮大。

谈及公司发展,南京楚航科技公司项目总监肖征宇感触颇多,2019年入住江北新区,正好赶上江苏自贸试验区获批,“两区”叠加的系列政策优惠让楚航科技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好。“前五年办公区免租、配备30间人才公寓以及一系列的融资补贴、项目撮合奖励等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全力投入技术创新研发。”肖征宇对记者说。

如今,楚航科技已经在上海、合肥、德国慕尼黑等地设立子公司,在安庆建有年产能达180万只的雷达生产基地。

在南京片区内,这样成长起来的企业还有很多。聚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制度配套和相关服务的不断完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三年来,片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500家。

无独有偶。连云港片区和苏州片区同样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获批三年来,连云港片区企业数超1.5万家,较获批前增加12倍;苏州片区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超7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38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417个,进出口总额2374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超64%。

探寻背后原因,没有巧办法,只有硬功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连云港自贸片区管委会执行委员张磊对记者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片区管委会各个部门形成合力,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问题逐个突破,企业注册承诺、联合会商审核、银行定向监控及事中事后监管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实施,为企业入驻解决了后顾之忧。

除了制度和服务,人才是吸引企业的又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各地,尤其是承载制度创新任务的自贸试验区竞相发力的重点。

“人才引进,各地都在搞。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怎样真正满足企业需求是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张磊的话道出了不少自贸试验区的心声。

越是困难越向前,江苏自贸试验区各片区以实际探索给出了答案。

连云港片区以企业个性化需求为突破点,提供针对性举措。例如,对于区内四大龙头药企的高端人才需求,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进行配套支撑,解决了国内外高端生物医药研发人才引进难题。

苏州片区以深化人才开放合作为抓手,出台人才新政30条、便利化外国人才新政19条,设立全省首家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在全省首发“人才政策计算器”,并开展国际职业资格比照互认,试行长三角外国高端人才互认,集聚外国人才近4000人。

南京片区则立足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推出首批57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目录,探索自主职称评价评审。

像这样的改革还有很多。从制度的微创新到啃硬骨头,江苏自贸试验区虽然建设只有三年,却以时不我待的速度推进试点任务落实。核对任务书,国务院批复的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110项,占比超过97%;全国复制推广的278项经验案例省落地实施率超过95%。

在靠前发力落实国家试点任务的同时,江苏自贸试验区还在发挥更大能动性。三个片区立足各自功能定位,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81项为全国全省首创、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获批三年,江苏自贸试验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做实企业服务 优势产业培育见成效

数字的背后,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蕴含着江苏自贸试验区获批三年来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密码。

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公司实验急需进口商品化人脐带血CD34+干细胞,需要组织专家到公司现场进行风险评估。

“受疫情影响,很担心短期内无法取得进口资质。这样的话,整个研发项目都要搁置。”该公司董事长秘书曾令武说。

企业的困难就是政府的发力点。在金陵海关组织下,江北新区特殊物品风险评估评审会通过南京片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在线上召开,对26家企业申报进口的近百余种生物医药产品从生物安全、企业使用资质、后续管理等方面开展风险评估。

各部门合力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上半年,公司实现SPF小鼠出口批次、数量同比翻倍。金陵海关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上的辅导和快速通关的保障,是我们不断提升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曾令武说。

在落户南京片区的短短三年内,集萃药康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拥有知识产权小鼠品系超过1.9万种,是取得AAALAC实验动物国际认证的全球最大的小鼠模型资源库之一。

这样的生物医药企业并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南京片区生物医药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拥有“独角兽”企业两家,培育“独角兽”企业25家、“瞪羚”企业13家,产业创新生态呈现崛起之势。

生物医药也是苏州自贸片区的“一号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成长态势,目前区内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近三年新批创新药数量、产业产能、市场融资总额等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及产业、人才、技术三个专项竞争力,在全国215家生物医药产业园中排名领先。

在连云港片区,“中华药港”一期40万平方米公共研发孵化平台建成投用,招引生物医药上下游企业64家;二期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建成;三期23万平方米商务配套正加快施工。

生物医药是三大片区重点发展的地标性产业,也是江苏省重点培育的10条卓越产业链之一。

不仅生物医药企业独树一帜,在制度供给保障和优势产业带动下,各片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发展格局:

——南京片区聚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落地投运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国家基因与细胞实验室、EDA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

——苏州片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功能定位,发挥中新合作优势,推动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打造。

——连云港片区着力打造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加快建设亚欧国际重要交通枢纽,“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支点功能不断完善。做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新开六条铁水联运通道,通道总数已达16条,2021年铁水联运量完成69.56万标箱、同比增长10.8%。

江苏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上,培育出一批优势产业,扎扎实实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锚定新目标 更大蓝图跃然纸上

站在新的起点上,自贸试验区还将担负起更多重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推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要求,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统筹开放和安全,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阐述了自贸试验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提出“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

站在新的起点,如何更好地担起时代重任,江苏自贸试验区已经在谋划更大蓝图。

江苏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自贸试验区系列重要论述,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标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围绕投资、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

——探索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试点尽快落地,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三个片区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

——培育新经济和新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

——增强自贸联动效应。进一步支持自贸试验区与省内高水平开放平台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锚定新目标、新任务,江苏自贸试验区铆足干劲,向着更深层次改革任务吹响号角。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