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强起来”“活起来”
——代表委员建言技能人才培养
2023-03-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姜琳)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代表委员认为,要探索更多模式,提高办学层次、教学水平,让职业教育真正“强起来”“活起来”。

“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难求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太能满足企业实际需要,招来之后企业往往要从头开始培养。应该从学校的教师素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各方面加快调整和提升。”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模具设计师胡东方代表说。

他建议,可以通过校企共建优质师资队伍,采取更加灵活的学习模式,把车间建在学校、课堂建在车间,让学生尽早进企业实习,同时允许企业人员周末到学校学习,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融通。

“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设备使用者变为现在的机器管理者、维护者。而一线工人们也非常渴望能够成长和上升。”“95后”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代表认为,培养学生不能局限在校园,要“走出去、请进来”,把眼界放开,带学生多到企业车间去看看;同时邀请企业工程师、技术工人来学校上课。

“我们培养的技能人才在企业真正发挥价值,企业才会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待遇提高了,家长与学生自然会选择职业技能院校。”杨登辉表示。

“90后”的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代表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速,不少企业都升级了设备,在设计研发、机械加工等方面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最青睐“高技能+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

杨金龙深有感触地说:“新时代的技术工人、技能人才不再是单纯的操作工,他们在岗位上既要能够完成工作,还应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现在很多设备都是全英文的,这要求学生拥有更强的文化素质。”

为此,杨金龙准备了“关于加快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培养大国工匠的建议”,认为“应当允许具备条件的地区增加职教本科的办学指标和招生数量,发挥长学制培养复合型‘新工匠’的优势”。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委员认为:“要推进职普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通过完善职教高考,稳步扩大职教本科招生的规模,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职教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更在于帮助个人探索兴趣与潜能,享受精彩人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委员说。

“要解决职业教育的深层次问题,真正提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中的待遇,在就业、落户、晋升以及薪酬等各方面,做到和高学历人才‘一碗水端平’,家长们才不会那么焦虑,这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许玲建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