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来自于市场不断扩大、分工不断深化,并具体体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持续提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看,一体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其增长动力越足、竞争力越强,比如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等。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东北振兴,关键是要破题东北经济一体化。
新形势下推动东北振兴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国家战略与东北经济一体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日益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我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在开放中谋求发展空间,在开放中掌握发展主动,在开放中寻求“双循环”新的发展机遇,在开放中形成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格局。新形势下东北全面振兴,就是要在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扮演特殊的重要角色。
一是粮食安全。2022年,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20.87%。其中,黑龙江粮食产量达到1552.6亿斤,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吉林达到816.16亿斤,辽宁达到496.9亿斤。适应国际形势变化,通过推进东北农业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提升东北粮食产量,对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是能源安全。我国对石油、铜和铁矿石等的对外依存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东北石油产量约占全国18.6%,铁矿石产量约占全国17.1%。未来,适应全球能源供应格局的新的变化趋势,东北能不能挖掘自身能源储备与生产能力,打造成为国家能源生产基地和储备基地?应当说,未来这一需求相当大,也有一定的空间。
三是产业安全。东北在全国的产业安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从现实情况看,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存在着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的问题,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以先进制造业为例。2022年,工信部公示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东北仅有两个集群上榜,其中长春汽车集群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的创新能力和基础实力以及“武襄十随”汽车集群的网络协作和生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应当说,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度不高,与市场活力不强是直接相关的。例如,有研究表明,2019年,在市场化指数及五个分指标方面,东北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度不高,资源配置空间范围有限,制约其增长潜力的有效释放。
充分发挥东北优势与东北经济一体化。从东北自身发展的需求看,新形势下对东北经济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增大。以教育为例,东北的教育资源比较好,共有11所211大学、4所985大学,科研机构多、研发力量较强,具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但东北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与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国际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一融合蕴藏着的巨大增长潜力,亟待释放。
加快形成东北改革发展新格局
推进东北振兴,关键是要破题东北经济一体化,总的思路性建议是:以城市圈为载体、以优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国有经济布局一体化为关键、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基础、以开放布局一体化为引领,形成东北改革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以规划衔接为重点形成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空间”。例如,制定东北地区协同发展规划,根据东北地区各省区资源条件,合理分工、优化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强东北区域政策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今年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之年,可以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评估,并以此为契机,强化各省区空间布局与规划对接。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2021年,东北三省高速公路密度全国的排名在25名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打造东北一体化的“大基建”,除了港口外,在铁路、航空等传统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等新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结合各自功能定位,打造交通运输大枢纽;统筹推进东北区域基础设施网络提质升级,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三是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通过一体化发展形成东北“大产业”,围绕东北振兴的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对接协同,打造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
四是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围绕东北“大市场”,以市场主体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东北营商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建设东北统一大市场,使之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是推进开放布局一体化。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促进东北“大开放”。例如,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大连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加快推进“战略性转型”;加强与日韩在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合作;在某些园区率先探索实施《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相关规则,带动形成东北开放合作一体化的新格局。
六是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围绕东北地区“大生态”,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和监管体系对接;促进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推动东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在全球面临发展与冲突的突出矛盾的背景下,需要以务实行动尽快实现东北经济一体化的某些重要突破。
第一,抓住RCEP的重要机遇,在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形成东北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从实际看,如果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合作当中起到重要的支点作用,不仅有利于保障安全,也将在促进自身发展上有所作为。比如,用好RCEP的政策,推进东北与日韩制造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抓住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力争推进东北与日韩服务项下的自由贸易进程。
第二,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优化,增强东北地区国企竞争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篇大文章。要以增强东北地区国企国资活力为目标,以国有资本多元化为重点,以成立若干个国有投资运营公司为突破口,探索东北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新路子。
第三,加快打破区域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一方面,突出东北各省区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新格局。比如,辽宁突出金属冶炼、钢铁加工、智能制造、燃料化工、石油化工;吉林突出汽车制造、医药制造;黑龙江突出食品制造、医药制造。另一方面,加快打破市场分割,提升东北市场一体化水平。比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区域经济补偿机制,协调好各省的经济利益,降低省际交易的制度性成本。
第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和培育民营经济发展。下一步,东北地区要进一步支持和培育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要优化以营商环境为重点的发展环境。比如,协同打造便捷高效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行“承诺即准入,准入即准营”的管理办法;加快建设东北区域一体化的信用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开放。
第五,以明显强化省际协调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划分割。从我国的实践看,推进跨行政区域的一体化的关键是强化跨境协调、省际协调或市际协调。这就需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强化东北地区的省际协调,在统筹协调下,放大“沈大哈长”四大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