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产业兴城
——山东聊城高新区擘画“和美”新画卷
2023-07-06     □崔宪奎 来源:经济参考报

自2013年7月分设管理以来,山东聊城高新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用实际行动在鲁西大地上奋力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十年来,聊城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15亿元攀升至21.15亿元,增长了6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74.9亿元增长至492.4亿元,增长了5.6倍;城镇化率从35.9%提高至63.8%,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创新引领 科创之城焕新向荣

聊城高新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力量蓬勃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主体实现量增质优,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经营创新主体蔚然成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至68家,近三年来平均增速达到26%;今年前六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29家,位居聊城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3.7%,近三年占比持续保持在90%以上。

科创平台实现能级突破,全面汇聚创新能力。集聚技术、资本、服务等要素,积极引育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融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9家、省级创新平台26家,数量位居聊城市前列;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94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97件,人均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招才引智实现集精聚尖,全面增强创新动力。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出台“金月季”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人才归谷”新概念人才社区服务品牌,建立了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引进培育国家级人才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级泰山系列领军人才6名,多项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零突破”。

坚持向高而攀 产业新城日臻完善

聊城高新区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机遇,加快建设“3+1”主导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步入转型蝶变“快车道”。

动能转换持续发力,塑强产业发展优势。聚焦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做好延链、强链、补链文章,加速凝聚新生优势。“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76.7%,近三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聊城市第一;构建了以贞元车轮、鑫亚格林鲍尔等企业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和以高新生物、瑞柏生物等企业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打造内外联动高地。持续扩大内需,狠抓外资外贸,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进出口额增长至58亿元,近三年来平均增速达到56%;外贸主体个数增加至353家,近三年来平均增速达到45%;今年上半年社零额增速2.6%,增幅位列聊城市第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厚植企业发展沃土。重点落实好8项重点任务和18个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截至目前,累计公布免提交证明事项335项,80个涉企事项实现就近办理,规划审批办理时限压减60%以上;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99万户,增长了13.5倍。

坚持绿色发展 擘画“和美”高新画卷

聊城高新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鲁西集团率先实现化工园区废水“零排放”,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以上。

坚持群众无小事,民生福祉大幅增进。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抓实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医疗卫生提速发展,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万家卫生室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标准建设打造“如康家园”综合服务平台5处,被省残联确定为“全省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模式”试点。

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环境,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精准制定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城市前瞻性规划,持续推动“一芯一带三园两镇”的空间布局和专业园区建设,打造了光电信息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专业园区。城市核心功能区由3平方公里扩大至20平方公里,增长了5.7倍;区域干道网络由12公里提升至70公里,增长了4.8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9300户居民,“口袋公园”、交通出行等“小切口”改革受到群众欢迎。(作者为聊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