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2023-08-22     □金瑞庭 来源:经济参考报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需求增长显著放缓,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等多重挑战,前7个月我国外贸迎难而上,同比增长0.4%,规模达到23.55万亿元,经受住了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压力和冲击,展现出了超大规模市场应有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国外贸发展基本面稳固。从规模看,二季度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保持在3.4万亿元以上。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6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较2019年同期增长25.7%,较2020年至2022年同期均值增长4.1%;其中,出口较同期增长6.0%,进口较同期增长1.6%。从数量看,二季度我国进口、出口数量同比转为“双增”,外贸增长更为扎实。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二季度当季,进口数量增加5.9%,出口数量增加2.0%。从比重看,我国外贸在全球中的比重保持稳定。根据世贸组织(WTO)已公布的数据测算,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保持在11%-12%之间,进口占全球比重保持在8%-9%之间,均与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整体看,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平稳、符合预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外贸竞争力彰显韧性。从自身看,前7个月我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点。这一历史新高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等前期拉动因素消退的情况下取得的。从周边看,我国出口与周边已经公布数据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初步数据显示,7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6.5%,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10个月下滑,前7个月累计降幅高达13.0%;越南出口同比下降3.5%,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5个月下滑,创14年以来最长连跌走势;周边主要出口导向型国家均表现不及我国。从全球看,我国外贸表现好于全球平均水平。WTO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去年的2.7%,贸易放缓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主要经济体均难逃下行压力。美欧出口同比增速均自今年4月开始转负,美国进口同比增速更是自今年2月开始转负,并且受国内需求疲软拖累,近期下滑态势有所扩张。

我国外贸新动能持续显现。一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下,诸多产品顶住外需走弱压力,出口表现亮眼。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83万亿元,同比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1%。其中,汽车、船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18.5%、23.8%。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在外贸出口中呈现强劲增势,为我国制造业和外贸发展都带来新的活力。二是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迅速崛起。近年来,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持续巩固、潜力持续释放,跨境电商正在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并且逐渐由“外贸新业态”转变为“外贸新常态”。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同比增长19.9%,为我国外贸提质扩容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的叠加发力下,我国外贸“朋友圈”也不断扩大。前7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8.06万亿元,增长7.4%;其中,出口4.76万亿元,增长12.6%。尤其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将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支撑。

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今后趋势看,我国发展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未来,在制度型开放的引领下,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将充分发挥外贸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综合施策、多向发力,更大力度稳规模、优结构、强政策,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实现促稳提质。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