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净化黄河“毛细血管”
2023-09-28     □记者 马丽娟 银川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秋日的塞上暑热渐退,天高云淡。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记者沿着一条宽阔的排水沟一路东行,沿途可见不少垂钓者坐在小马扎上,手执长竿,尽享野趣。

“5年前来这里根本钓不到鱼,水面发黑,还有臭味,岸上都是垃圾。”银川市钓鱼爱好者刘百川说。而如今,“臭水沟”已不见踪影,沟坡两岸整齐砌护,沟底水草清晰可见,时有水鸟掠过水面,成为野钓好去处。

这条名为永二干沟的排水沟是宁夏主要的入黄排水沟之一,绵延26公里,穿过两个县区,沿线农田退水以及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都排到这条沟,最终排入黄河。

“我们通过基质换填,在沟底铺填了天然鹅卵石、火山岩等,并种植水草,吸附分解水体中的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削减了10%的污染物总量。”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兴庆分局副局长李松楠说,经过近几年综合治理,排水沟水质已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

宁夏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两千多年的引黄灌溉造就“塞上江南”,留下密如网织的沟渠,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引黄灌区排水通道的支流、排水沟,逐渐演变为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的排污通道,水质一度恶化。

这些水系脉络如同黄河的“毛细血管”,其干净畅通与否,直接影响黄河“肌体健康”。2016年以来,宁夏按照“源头治理、生态修复、末端提升”的理念,对入黄排水沟开展综合治理。

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道水体的最后一道“闸口”。宁夏利用航测对全区主要河流、湖泊、排水沟排污口进行排查和监测溯源,并按照不同排口类型,采取取缔、清理合并、规范整治等不同措施。

目前,全区3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此外,宁夏还在全区所有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末端、黄河支流以及主要入黄排水沟,累计建设人工湿地62座,进一步“洗净”污染物。

宁夏首府银川市是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区。从高空俯瞰,在银川市东郊,一个长约51.6公里、面积约1.1万亩的滨河水系,串连起3处天然湿地和5处人工湿地,如同在黄河西岸加装了一个巨型“净水器”。

这是银川市2018年以来实施的滨河水系截污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成果。“我们将全市11条入黄排水沟截流连通,只留一个入黄口,结束了以往沟道局部治污模式。”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曹婧说,水系连通后,水多了也“活”了,借助水体循环自净能力,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

截至目前,宁夏全区13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22条主要排水沟入黄口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黄河干流出境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观再现,为市民营造了美丽空间。距离黄河岸边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银川黄河湿地公园,是滨河水系人工湿地之一。傍晚时刻,不少游客漫步在休闲栈道上,欣赏水波粼粼、芦苇依依。

在年逾六旬的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村民顾金成记忆中,以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河滩盐碱地。“现在每天吃完晚饭,带上小孙子在这里走一走,感觉我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他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