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扩大开放优势
2023-10-09     □记者 吴茂辉 海口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海南)-澳大利亚经贸交流会举办,数十家澳企到琼探寻自贸港商机;首届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开幕,300余名国内外业界人士深入交流;三亚国际邮轮航线复航,琼港邮轮旅游按下“重启键”……从经贸合作到人文往来,从行业交流到市场对接,近期海南开放发展消息不断,自贸港建设持续迸发活力。

作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重大战略举措,海南自贸港建设自宣布以来已有五年多时间。五年来,海南自贸港蓬勃兴起,早期政策安排陆续落地,制度集成创新初显成效,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全面启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诸多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让祖国最南端的这片海更加开放。

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构建

9月7日,随着洋浦保税港区卡口横杆高高抬起,海南红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进口牛肉加工产品顺利出区,发往重庆市。这是洋浦保税港区首票牛肉加工增值业务,货值34.9万元,企业享受减免关税约2万元。

红焱食品主要从南美国家进口生牛肉进行深加工,为国内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生牛肉的关税税率为12%,以一货柜生牛肉为例,利用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进行生产销售,可以比内地降低十几万元的成本。”公司总经理姚大飞说。

作为海南自贸港一项“明星”政策,加工增值免关税已由洋浦保税港区向外扩围实施,产品涵盖粮油、玉石、呼吸机、肉类等。截至今年6月,加工增值内销货值32.9亿元,减免关税约3亿元。该政策有利于海南发挥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大力发展“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中高端加工贸易,助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政策制度设计具有独特性,是海南自贸港和全国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显著区别。虽然都是“自贸经济”形态,但在开放方面,海南自贸港有着比自贸试验区更加优惠、更大力度的政策制度设计,通常不强调可复制可推广。

抓紧落实政策早期安排,海南已推动180多个自由贸易港政策文件落地实施,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比如,在贸易投资方面,出台自贸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施三张“零关税”清单;在财税金融方面,实施高端紧缺人才和鼓励类产业企业“两个15%”所得税等政策;航运政策方面,加快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助力海南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海南步履不停。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勰说,海南正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开展先行先试,指导企业参加对接试点,同时将加快对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规则,制定数字贸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制度集成创新成效初显

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在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之前的自贸区建设阶段,海南就掀起制度创新的浪潮。随着以总体方案发布为标志的自贸港建设正式实施,中央对海南的要求从制度创新变成了制度集成创新。

“从制度创新到制度集成创新,体现出自贸港在改革深度、广度、力度上都面临更高要求。”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说。截至目前,海南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4项,其中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领事业务“一网通办”等8项被国务院向全国推广,“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等成为海南独有创新成果。

肩负中国医疗领域对外开放使命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聚焦医院、医生、患者、先进药械和监管等“五要素”开展医疗领域制度集成创新,从政策高地迈向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在创新药械引进先行先试方面,博鳌乐城目前已引进特许药械超350种,分别来自美国、德国等17个国家的130余家企业,涉及眼科、耳鼻喉科等28个学科。

“博鳌乐城坚持开放共享理念,在多方面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医疗对外开放,蹚出了一条中国医疗改革发展的‘蝶变之路’。”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贾宁说。

制度集成创新成效初显,海南营商环境水平加快提升。近五年新增经营主体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截至2023年6月增速连续40个月位居全国首位。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厅长陈际阳说,海南以制度集成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将更加关切经营主体和群众需求,努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迈向高水平,海南自贸港建设亟须进一步提升制度集成创新能级。李宇飞表示,海南将加强与部委联动,目前已出台有关方案,初步围绕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省部合力探索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

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海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症”,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提升至73.4%,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近日,来自冰岛的两架波音737飞机来到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保税维修业务。这是海南首次承接冰岛进境飞机保税维修业务,也是继菲律宾、柬埔寨等地后,海南自贸港保税维修产业开拓的新国际市场。

依托自贸港优惠政策,海南飞机维修产业方兴未艾,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写照。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进出口值46.6亿元,共计监管15架境外飞机入区开展保税维修工作。

近年来,尽管世界经济恢复放缓,全球跨国投资低迷,但在自贸港建设、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效应带动下,海南持续开创利用外资新局面。2018年以来,海南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快速增长;5年利用外资总额超过前30年总和。今年上半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3.7亿元,同比增长23.3%,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32家。

此前鲜有在琼投资的印度企业也来寻找商机。7月底,全球知名仿制药企业、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有限公司与中国相关企业和机构签约,拟合作共建项目,实现将治疗罕见病的新药从海外引进,在海南注册和销售,最终达成在海南生产制造,在中国全国销售的目标。

“一大批优质外资企业和项目纷纷落户海南,表明外资企业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发展充满信心。”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信息宣传部主任雷婷说。

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要把海南全岛建成一个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监管制度。“一线放开”意味着海南更加开放,即和全世界的联通更加顺畅。这要求“二线管住”,即在海南和内地之间进行适度管制,以确保税制落差衔接。

锚定“2025年年底前”的目标时间节点,海南将全岛封关运作作为“一号工程”,通过实施工作任务、封关项目和压力测试“三张清单”,开展封关运作准备工作。

硬件方面,继海南牵头的25个封关运作项目全部开工之后,今年8月下旬,首批获得立项批复和初设批复的两个封关运作中央事权项目——海南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改扩建项目和八所海事监管基地建设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海南实现环岛沿海辖区20海里内船舶动态数据全面实时汇聚,从而提升海上执法装备设施保障能力,为全岛封关运作反走私提供强有力支撑。

软件方面,为减少封关前后压力落差,避免封关后出现重大风险,海南正全面落实封关前压力测试实施方案。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投资、数据流动及其他领域等方面提出第一批27项测试任务,目前各项测试任务工作方案已编制完成,上报国家有关部委研究。其中,有的事项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文件,针对海南自贸港明确提出,对暂时出境修理后复运进入试点地区的航空器、船舶(含相关零部件),无论其是否增值,免征关税。对自境外暂时准许进入试点地区进行修理的货物,复运出境的,免征关税;不复运出境转为内销的,照章征收关税。

海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这些政策突破了现行有关政策,有利于海南自贸港航空企业和航运公司降低维修成本,更好享受自贸港政策红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