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 不负“风光”
江苏盐城打造“风光名城 绿能之都”
2023-11-17     □记者 张纹 盐城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首个中法合资海上风电项目 (资料照片)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数据显示,“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节能降碳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

海上新能源是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海上新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盐城作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全国光伏电池组件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肩负着推进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和持续创新发展的光荣使命。随着盐城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示范的深入推进,新能源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效益将显著跃升,加速向全球新能源科技创新策源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迈进,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盐城力量。

面朝大海 绿能涌动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行动。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盐城,地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的黄金交汇点,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千里海疆、万顷滩涂,“风光”资源得天独厚。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盐城坚定不移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从“背朝大海”转向“面朝大海”,新能源装机率先突破千万千瓦,争当能源绿色转型典范。

迎风沐光,绿能澎湃。黄海之畔,一座座“风车”随风转动,整齐排列的光伏电板熠熠生辉,绿色动能持续释放。盐城集聚了国家能源、华电、国电投、华能、大唐、华润、中广核、国投电力、三峡新能源等“五大六小”所有新能源开发央企,科学有序推动绿电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61.9万千瓦,总装机、风电装机、光伏装机规模分别占江苏省22%、41.5%、10.7%,规模均列全省第一。同时,作为江苏首批高比例消纳示范城市,盐城新能源装机占全市电源装机总规模超70%,列华东地区首位。

多年来,盐城凭借资源禀赋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相继获批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推动盐城新能源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陆到海”的强势突破,新能源累计并网规模、发电量规模等主要指标均列江苏省首位、全国前列,为江苏省能源结构调整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引领全省能源转型变革的主导力量。

抢占风口 全面布局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盐城正以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融合发展为重点,以融合化、集群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为主线,以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支撑,推进盐城建设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世界新能源产业城市名片。

在产业链布局上,“十四五”期间,氢能和储能产业迎来重要的风口期,在继续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的同时,盐城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以建设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定位,积极培育发展储能产业。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重点,探索“绿电”制“绿氢”的现实路径,打造长三角示范绿氢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上,盐城按照特色发展、优势互补的市域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形成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大丰风电产业园、射阳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等新能源装备园区为主的集聚发展格局,园区数量、布局规模居全国前列。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和能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落户以来,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设立3家公司和1家研究院,形成高效光伏电池产能18.5GW、高效光伏组件产能20GW,在大丰区布局10GW高效光伏组件和总投资100亿元的储能项目。今年8月,又在东台和亭湖分别投资10GW高效光伏电池、10GW高功率组件项目。

值得肯定的是,盐城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累计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4家、省级创新平台35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70%,实现10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新能源领域企业创新平台集聚度位居行业前列。

与此同时,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盐城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大丰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港工业园区零碳产业园建设,超前布局新能源+储能、新能源+制氢等创新示范项目,构建“绿色制造+绿电应用+绿色服务”风电产业生态圈。推进园区公交纯电化升级,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完成无桩电动车试点布局。规划建设零碳社区,采用屋面光伏、智能暖通、智慧照明、地源热泵等低碳零碳措施,打造绿色建筑“样板间”。

扬帆出海 拥抱世界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来,中欧经贸往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高,而能源是中欧开展合作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中欧同为全球重要能源消费市场,在加快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碳中和等方面,肩负共同使命,并开启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2021年11月20日12时56分,随着国华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9#风机叶轮迎风启动,国家能源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合作的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生动案例。

开放合作,盐城逐梦前行。盐城持续提升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层级,将自身产业纳入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推动新能源企业拓展全球市场,与法国、丹麦、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在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国际交流合作,成功举办首届(2021年)中欧海上风电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论坛,与欧美等国家开展紧密产业交流合作,2022年新能源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探索加快建设中欧新能源合作样板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定于11月21日在盐城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导,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欧盟商会、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海上风光助力低碳发展 中欧合作共享绿色未来”。论坛发布的相关成果将进一步释放中欧能源转型合作巨大潜力,同时有力推动盐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绿色能源名片。

为推动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盐城港“一港四区”(大丰港区、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和响水港区)已建成生产性泊位合计9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设计通过能力11932万吨,先后开通至日韩、南美、欧洲、南非等国际国内航线33条。“基地生产的光伏组件包含550W+、660W+等多个系列,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主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亚太、拉美等海外市场。”在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流转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9月,天合光能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地实现组件出口同比增长87.8%。这不仅源于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旺盛需求,也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截至9月,当地税务部门共为盐城基地申请办理出口退税6.77亿元。

大海造就了盐城独具魅力的壮美自然,激荡着逐梦深蓝的澎湃激情,“风光名城、绿能之都”将以奋进者的姿态,以领跑者的风范,加快推动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两大3000万千瓦级的资源开发,全力打造世界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全国晶硅光伏产业集群、沿海绿色氢能产业集群和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加速向新能源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产业规模2000亿元“2个2000”目标迈进,在世界新能源产业版图中嵌入“盐城坐标”,为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盐城力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