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23-11-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多年前,刘庆峰从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带领十几位年轻人创办科大讯飞,凭着“中国语音产业要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的信念,一头扎进语音技术开发中。《2020-2021中国智能语音行业白皮书》显示,科大讯飞以60%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

在科大讯飞这一“头雁”带领下,到2022年底,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总数突破2000户,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形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网络安全、量子信息及空天信息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作为新的基建形态,算力及衍生业态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座。

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屏幕上大数据模型不断变动,与之毗邻的机房中,难计其数的绿色指示灯闪烁不停,看不见的数据在通信线缆中往来穿梭。

“我们已具备精准预报到1公里以内的能力。”该中心副主任郭莹说,10年前,山东省的天气预报可预测范围为5公里,有了“山河”超级计算平台的算力“加持”,预报精确度大幅提升,类似“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形,更有可能被测算出来。

“数字时代,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动力。”济南市大数据局副局长王玮说。

“软”“硬”兼施 生态向好

“谷”是高科技产业聚集区的代名词。记者走访发现,能否成为一个“谷”,既要看产业形态,又要看发展环境。目光所及,各个科创“谷地”,无不“软硬兼施”,把培育良好创新生态作为工作重点。

——强健“硬体格”,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

在中国算谷产业园,经过两年多规划建设,园区一期的标准厂房、人才公寓、研发中心等基础设施进入集中交付运营阶段,二期工程正稳步推进。

“未来两个月,我们还要向两家签约用户交付配套设施。”园区运营方招商主管张清源说,产业园正在打造国际顶级算力产业聚集区,济南卫星产业发展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已签订入驻协议。

——优化“软环境”,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

“这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真是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武汉理通微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如宝告诉记者,日前,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光谷自贸区分行向企业发放了200万元贷款,企业“知产”变“资产”,为初创企业研发投入提供了有效资金保障。

武汉东湖高新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光谷企业总数超过12万家。今年4月,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科技中小企业首贷“破冰行动”方案,以“首贷”为突破口,推动了一批中小型科创企业实现贷款“零的突破”。

这是中国光谷不断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助推企业发展、产业能级提升的缩影。

“各类企业纷至沓来,最为看重的是持续创新的发展能力和充满活力的产业氛围。”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有了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企业自然能安心干事创业。

——拆除“篱笆墙”,开放合作、做大做强产业链。

“龙头”领跑,舞动千亿产业。科大讯飞是“中国声谷”的产业主角,其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平台进行全方位开放,积极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崛起。目前,平台开发者总量达556.3万,总应用数超过199.4万,累计终端用户数突破39.2亿。

新产品、新技术走向市场,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支撑。合肥高新区经发局产业创新处处长王佳奇说,中国声谷依托合肥市场景创新中心,推进“场景大厦”落地,建立场景创新机会清单、企业能力清单,定期开展场景应用发布、项目路演等活动。同时,一群“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的“对接人”活跃在科创一线,积极推动技术应用与社会需求双向奔赴。

据统计,中国声谷企业累计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120多个,拥有各类知识产权3万多件,成功研发2000余款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软件产品,100余款首台(套)智能创新产品走向市场。

乘势而上 催立新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20年,中国算谷获工信部批复,成为部省市合作共建的数字经济重大生态项目。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中国(合肥)声谷。

新起点,新征程。包括中国光谷、中国声谷、中国算谷在内的特色产业之“谷”,正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速成长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更大爆发期,未来应用场景远超想象。”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红说,中国声谷正在谋划出台新一轮扶持政策,腾换升级入驻企业,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落户。

马红表示,中国声谷还将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自然语言理解、机器视觉等重点方向,鼓励企业持续推进原创性技术成果突破,抢占技术高地,用底层技术优势培植产业发展沃土。

在中国算谷,立足大科学装置,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正推进“超算互联网”工程建设,现已建成济南-青岛、济南-淄博超算互联网试验网。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助理霍吉东说,依托算力高效配送与数据高效流动,现已构建“水文模型-海洋模式-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式-示踪物模块”耦合平台,在“山东黄河流域-中国近海”水文生态污染物示踪模拟实验,这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而在中国光谷,创新因子也驱动武汉新城建设,辐射带动起武汉都市圈内城市发展,形成了“研发在光谷、配套在周边,孵化在光谷、加速在周边,引才在光谷、用才在周边”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走进位于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的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一套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开足马力,刚刚下线的5G通讯、液晶面板等产品正等待交货。

作为黄石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企业,超颖电子与诺德铜箔等电子材料企业形成产业配套,在黄石市域范围内实现小循环。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直接为武汉市的大型光电面板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产品配套,有效补强武汉显示产业链条,实现武汉都市圈的大循环。

实际上,一条跨越中国光谷、鄂州、黄石、黄冈等地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已然熠熠生辉。在这里,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逼近8000亿元,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